花夜餐
壮族婚俗。为女方家庭教育新娘的活动。流行于广西凌云、田林、百色等地。婚礼前夕,新娘梳妆打扮后,端坐正堂,由家中女长辈及年轻姑娘陪坐。新娘先接受父母端给的一碗饭,饭里藏着金银首饰,由新娘吃饭时自取。再由女长辈唱“晚餐歌”,父母唱“嫁女谣”,内容都是教育新娘出阁之后要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顺公婆、夫妻相爱等语。歌谣格式也是采取“勒脚歌”和“勒脚欢”的形式。父母唱完后共进晚餐,新娘在席上边吃边听父母及长辈们讲述在婚礼中及出嫁后各种场合应该注意的事项。
壮族婚俗。为女方家庭教育新娘的活动。流行于广西凌云、田林、百色等地。婚礼前夕,新娘梳妆打扮后,端坐正堂,由家中女长辈及年轻姑娘陪坐。新娘先接受父母端给的一碗饭,饭里藏着金银首饰,由新娘吃饭时自取。再由女长辈唱“晚餐歌”,父母唱“嫁女谣”,内容都是教育新娘出阁之后要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顺公婆、夫妻相爱等语。歌谣格式也是采取“勒脚歌”和“勒脚欢”的形式。父母唱完后共进晚餐,新娘在席上边吃边听父母及长辈们讲述在婚礼中及出嫁后各种场合应该注意的事项。
即“乌尔图绰农河”(350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辽景宗※彰愍宫。
见“马纳思河”(182页)。
河流名。与左江流域同为壮族聚居区,故常以左、右江代表壮族地区。左江主要是侬峒地,右江主要是黄峒地。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
哈萨克族三部之一。又称乌拉玉兹、乌拉玉斯(大玉兹)、大帐。 “大帐”或“大玉兹”,实际上势力较其余二部为弱。形成于哈萨克汗国时代。牧地主要分布于吹河、塔拉斯河流域及巴尔喀什湖南岸之七河地区。分辖乌孙、
古地区名。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将原巴郡析为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个行政区划,合称三巴。约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置三巴校尉,领原三巴及梓潼、荆州
清末四川羌族地区武装反抗官府剥削的斗争。光绪三十一年(1905),茂州地方官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与当地豪绅勾结,在茂州城设官盐店,实行食盐专卖,严惩私人买卖。官盐店所售食盐,价高质劣,激起群众极大愤慨
1040—1096宋代唃厮啰政权第三代继嗣者。又作阿令骨、阿骨,清代译作鄂特凌古。生于于阗(今新疆和田)。少从母掌牟瞎逋至青唐(今青海西宁)。因其母事董毡,故为养子。早年随侍董毡左右,勇敢善战,屡立战
书名。简称《西域同文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傅恒等奉敕撰。全书24卷。分天山北路地名、天山南路地名、天山南北路山名、天山北路水名、天山南路水名、天山北路准噶尔部人名、天山南路回部人名、青海属地名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