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发楞日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割拴牛绳子的刀”。珞巴族婚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按照崩尼部落的习惯法规定,姑娘出嫁,都要收取一定的婚价,婚价分上、中、下3等。凡属上等婚价,女方收取男方数以十计的牛只和其他物品后,要以5个铜玲、5个铜镲、5个手镯、5副项珠、5条腰带和5把长刀陪嫁,其中有把长刀称“色发楞日”,是专门送给公公的,以示他所送来的牛只很多,砍断拴牛的绳子也要用去一把长刀。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割拴牛绳子的刀”。珞巴族婚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按照崩尼部落的习惯法规定,姑娘出嫁,都要收取一定的婚价,婚价分上、中、下3等。凡属上等婚价,女方收取男方数以十计的牛只和其他物品后,要以5个铜玲、5个铜镲、5个手镯、5副项珠、5条腰带和5把长刀陪嫁,其中有把长刀称“色发楞日”,是专门送给公公的,以示他所送来的牛只很多,砍断拴牛的绳子也要用去一把长刀。
?—188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世居大伯尔科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八年(1858),以骁骑校从征江南,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赏戴花翎,官总管加副都统衔。同治四年(1865),征防山东时,因沿
?—1457明朝文臣。字廷圭。回族。福建闽县人。祖籍西域。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后裔。宣德五年(1430)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为人耿介持正,学有源委,授编修,预修《仁宗实录》,升礼部右侍郎。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
1856—1924清末大臣。宗室贵族。满族,爱新觉罗氏。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孙,出继瑞亲王绵忻。咸丰十年(1860),袭贝勒。光绪二十年(1894),进封端郡王,隶镶白旗。其妻为承恩公桂祥女、慈禧太
县名。在内蒙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原为察哈尔商都牧厂及张北县四台,兴和县五、六、七台,陶林县八台地方。民国时设招垦设治局,1918年改县,属察哈尔兴和道。1962年由河北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旧时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用以计量稻谷的单位。迄至解放前夕该地区仍沿袭以小刀掐穗的收割方法,以稻穗盈把为其计量单位,故称。约1公斤左右,6把为1攒,6攒为1对,2对为1律,2律为1姆。耕地面积通常也以播
清代八旗组织的基本单位。汉译佐领或佐。系满语音译,意为“大箭”。原为满族先民从事狩猎和军事行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凡行师、出猎,参加者按所属族别或村寨行进,每10人组成一个小集体,是为牛录。每人各出箭1枝
①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明昌二年(1191),完颜永成进封。天兴中(1232—1234),淄州人国安用据邳(今江苏邳县西南),遣使招服,特封安用为兖王。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
西藏门隅地区对六世达赖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683—1706)故居的俗称。藏语音译。仓央嘉措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正月十六日出生在门隅中部夏日措的柏嘎村(一说,乌吉林)。自幼丧父、随母才旺卓玛(
古水名。一作如洛环水、洛环水。所指今皆说即西拉木伦河。旧一般认为是今西辽河南源老哈河,并说“洛环”即“老哈”音转,“洛孤”为音转而讹;也有说是老哈河支流英金河。在契丹族分布区域内。南北朝时勿吉族使臣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