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腾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其特点多为男子独舞,回旋急转,纵身上腾,腾踏跳跃。舞者多头戴虚顶尖帽,帽上缀珠,以便舞时闪烁生光。唐代传入中原,盛行于长安,风靡一时,后更遍及各地,对我国舞蹈发展史有着深远影响。唐代诗人李端、刘言史对该舞曾有过生动的描述。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其特点多为男子独舞,回旋急转,纵身上腾,腾踏跳跃。舞者多头戴虚顶尖帽,帽上缀珠,以便舞时闪烁生光。唐代传入中原,盛行于长安,风靡一时,后更遍及各地,对我国舞蹈发展史有着深远影响。唐代诗人李端、刘言史对该舞曾有过生动的描述。
?—181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额墨根乌巴什长子。初随父从渥巴锡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渥巴锡汗东返祖邦。次年,袭父爵为札萨克固山巴雅尔图贝子。四十年
见“固姑冠”(1431页)。
书名。近人罗福颐辑。正文分上、下两卷,另有补遗和汇目各1卷。1936年墨缘堂刊印。卷上主要辑自《高丽史》,是研究辽和高丽关系的重要史料;卷下主要辑录出土的辽代碑刻如哀册、墓志、塔铭等;补遗全部是辽代墓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25公里,傍火焰山。已编号洞窟57个,其中保留壁画约40余窟。壁画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建筑形式多样的一处石窟群。现存较早洞窟约是6世纪麹氏高昌时期遗存,后
珞巴族部落名。自称“布瑞”,藏族称之为“丁珞”。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区。传说其祖先与崩如、巴依、玛雅、阿帕塔尼和纳等部落的祖先为兄弟。有阴垛、姑佑、石鲫、石觉、布更、布耶、嘎恨、嘎得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1956年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什力邓村发现。为有壁画的九室大型砖墓。在残存的壁画中,描绘墓主人生前车马出行和居家宴饮的生活场面。出行图画着主人安坐车上,一旁有家奴挽车跟随。在马车旁边,还写着“辇车一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乌林答、乌陵,《高丽史》作乌临大。来源于部名。居孩懒水(亦作海罗依河,即今牡丹江支流海浪河,一说海罗依河为今黑龙江汤原县境之伏尔基河)、纳邻河(今吉林省境拉林河)等地。金朝建立
青海郭隆寺(佑宁寺)创建者。全名嘉色屯月曲吉绛措。藏族。西藏达布地区人。随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出家,在达布扎仓学经,从三世达赖、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等学习佛典。后赴彭域久波山,在凯珠琼波修道处修行,取得许
我国保安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的干河滩、大墩和刘集乡的高李家等地。此外,居住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手、郭麻日、尕洒日、保安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