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隆绪

耶律隆绪

972—1031

即辽圣宗。辽朝第六代皇帝。982—1031年在位。小字文殊奴。契丹族。景宗※耶律贤长子。生于保宁三年十二月己丑(972年1月16日)。幼年喜书翰,10岁能诗。成人后,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尤慕唐文化,常读《贞观政要》,又亲以契丹字译白居易《讽谏集》,曾语:“乐天诗集是吾师”(《古今诗话》)。在位49年,是辽代统治时期最长的国君,其时,辽达鼎盛。景宗乾亨二年(980),封梁王。四年(982)九月,景宗卒,即帝位,睿智皇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十月,始临朝,上尊号“昭圣皇帝”。统和元年(983),改尊号为“天辅皇帝”。并复国号“大辽”为“大契丹”。二十四年(1006)十月,增号“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开泰元年(1012)十一月又增为“弘文宣武尊道至德崇仁广孝聪睿昭圣神赞天辅皇帝”,太平元年(1021)十一月,再增为“睿文英武宗道至德崇仁广孝功成治定启元昭圣神赞天辅皇帝”。在位期间,对内进行改革。为适应民族、人口增多的形势,将原20部扩编为34部,多以原宫帐奴隶和被征服人户充新部,致使劳动者身份改变,封建剥削关系居主要地位。同时,释放奴隶,使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籍隶州县。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诏谕诸官“当执公方,毋得阿顺”(《辽史》,卷10)。凡官不治者,罢之。加强法制,禁主人擅杀奴婢。先后更定法令凡数十事,多合人心。故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仿唐制,开科取士。统和六年(988),开贡举,1人及第,后历年人数不等,最多一年为太平五年(1025),共放进士72人。科举对象主要是汉人,加强了汉族人士在契丹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这一时期对外采取联合党项抗击宋朝之策,向周邻扩张。统和四年(986)正月,随承天太后南下,赴南京(今北京),败宋太宗北伐重兵。二十二年(1004),亲征,闰九月,败宋军于唐兴(今河北安新东南)、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十月,攻瀛州(今河北河间),下祁州(今河北安国)。十一月,直取洺州(今河北永年),破德清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西)。辽宋达成和议,订立“澶渊之盟”。宋岁纳银10万两,绢20万疋。两朝各守旧界。此后100多年,辽宋未有大战。为制扼宋,对党项施以拉拢之策。统和四年(986)二月,授党项首领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七年(989)三月,以义成公主妻之。八年十二月,封夏国王,后沿唐制,封西平王。二十二年(1004)七月,封其子德明袭西平王。二十八年(1010)九月,册夏国王。对周邻进行征讨、压服。统和十年(992)、二十八年(1010)、开泰七年(1018) 3次用兵高丽。又多次征伐乌古、敌烈部。统和二十八年(1010)五月,西讨甘州回鹘,直抵肃州(今甘肃酒泉),降其王耶剌里。阿萨兰回鹘(西州回鹘)、沙州回鹘相继遣使来贡。对阻卜(鞑靼),施用分部治理之策,太平六年(1026),阻卜叛,败辽军,成为北方强敌。十一年(1031)六月卒于大福河(一作大斧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北行宫。八月谥“文武大孝宣皇帝”,庙号圣宗。十一月,葬庆陵(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

猜你喜欢

  • 伯牙儿

    见“伯言儿”(1090页)。

  • 贡觉

    地名。一名观角或关角。在今西藏自治区东部、金沙江西岸,邻接四川。踞宁静山脉之脊,东跨吉池岭,西依关角山,形势扼要。忽必烈征大理时曾至此,元代分属百户管理。清雍正五年(1727),划归西藏,设贡觉宗(相

  • 固始汗

    1582—1655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顾实汗,皆“国师”之音译,名图鲁拜琥(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率军击败俄

  • 宇文㢸

    546—607北周、隋朝大臣。字公辅。河南洛阳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魏钜鹿太守宇文直力勤孙,北周岩州刺史宇文珍之子。博学多通。初为周礼部上士,奉使邓至及黑水、龙涸诸羌,招降30余部。及还

  • 第斯呼图克·阿格旺桑吉甲木苏

    (1871—1944) 阿拉善旗广宗寺(南寺)第五世喇嘛坦。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父兄均为旗中显爵王公。年轻时到过西藏,通晓藏文。曾受学于西藏学者华锐格西。博通佛教经典,谙知大小五明,清廷授予“迭斯尔

  • 清通志

    即“清朝通志”(2112页)。

  • 发舞

    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人妇女一种传统独特舞蹈。参加舞蹈的人都有一头美丽的长发,舞时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相互挽起手臂,双手弯曲于胸前,长发散披于肩,起舞时边唱歌脚步边前后缓慢移动,并摇动身躯,动作由徐而急,

  • 亦必儿·失必儿

    见“失必儿”(590页)。

  • 坎伯

    藏语音译。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给土司当随从、站岗、放哨或守官寨等。由百姓轮流充任,一般每年1次,每次5天。

  • 色固鼐

    见“益喜策丹”(19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