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1190—1244

蒙古国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世居燕京(今北京),精通汉语文,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原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十年(1215),蒙古军取燕,十三年,被成吉思汗召用,备受器重,誉为“吾图撒合里”(意“长髯公”)。十四年,随汗西征,二十一年,从征西夏,下灵州。常晓以征战、治国、安民之道,曾谏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拖雷监国二年(1229),窝阔台(太宗)即位时,倡立朝仪,行君臣礼,以尊汗权,谏行宥赦之制。自是益受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太宗三年(1231),任中书令。任内提出许多有利于中原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政治上建议设州郡长吏,行军民分治;实行五户丝制,取代裂土分民,加强中央集权;废屠城旧制,使民众稍安。经济上,立燕京等10路征收课税使,主赋调事宜;禁止州县擅行科差,限制权贵苛政暴敛;力阻蒙古贵族改汉地为牧场的企图,保护中原农业经济;力主废除高利贷和扑买课税旧制,以减轻民众负担;限制印造交钞之数,以免国困民乏。文化上,谏言兴文治,召用名儒;设编修所、经籍所,编集经史;以守成必用儒臣为由,建议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之儒者,得士4030人,其中免为奴者四分之一。以统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使蒙古国庶政略备。建议窝阔台汗实行“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之《时务十策》。仕太祖、太宗两朝近30年,多有赞襄之功。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后,因屡劾皇后宠臣奥都剌合蛮,渐遭排挤,所谏之策亦多所受阻。卒于位。文宗至顺元年(1330),追封懿宁王。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等。

猜你喜欢

  • 索县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河北岸之索曲河流域。东邻丁青县,南接比如县,西连班戈县,北倚巴青县。原为索宗。为内地入藏之重要中间站,元代为乌思藏和朵甘思两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交界处,设有大驿站。1959年改称

  • 尼古我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歌”。旧时傈僳族十分崇奉鬼神,有各种各样的“祭词”和“卜歌”,每种※“尼”(鬼)均有其独特的祭法和祭祀歌,如“奥沙尼”(天鬼)、“米司尼”(山鬼)、“海夸尼”(家鬼)、“加古尼”

  • 王昙

    1762—1817清代学者。字仲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作甚多,有《烟霞万古楼文集》,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载其所著《西夏书》4册,未见传本。

  • 塔热克

    意谓遗产税。又译塔里卡拉。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新疆时强制推行的税制之一。其制:人死后由税吏时对其遗产进行评估,按规定收税2.5%至5%。因税吏经常高估、冒估,故税额远远超出此比例。清军收复南疆后

  • 阿绰

    ?—1226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献宗时(1223—1225)任甘州(今甘肃张掖)副将。乾定三年(1225)六月,蒙古成吉思汗率军攻西夏,兵围甘州,蒙古将察罕射书并遣使招谕甘州守将,以其父曲也怯律欲降

  • 博尔忽

    ?—1217蒙古国大将。又译孛罗忽勒、博罗浑、钵鲁欢、孛罗浑、博鲁温等。许兀慎氏。以智勇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1197),主儿乞部亡后,被铁木真(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充当“那可儿”

  • 却本堪布

    藏语音译,一作厥本堪布,意“供祀堪布”。旧时专管达赖、班禅等藏传佛教大活佛祭祀供品、宗教活动安排的僧官职称。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 播仙镇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地理志》:西渡且末河,五百里至播仙镇,故且末城。《寿昌地镜》:唐上元二年(675年),且末改称播仙镇(《沙州伊州地志残卷》作上元三年)。遗址在今新疆且末南15里处。

  • 西夏

    古国名。党项羌族所建,因地处宋朝之西,故称。自称大夏,又有白高大夏国、邦泥定国、梅那国等称。自唐末远祖拓跋思恭起,世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宋初,李继迁抗宋自立,子德明与孙元昊继向河西走廊发展,击败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