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老傈傈文

老傈傈文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塞耶巴多于1912—1914年间创制,后来英国传教士富富塞(J·O·Frezer)进一步完善了它。采用正反、颠倒的大写拉丁字母表示30个辅音和10个元音,另用6个声调符号和4个标点符号。老傈僳文于解放前就传入我国,其最大的弱点是没有完备的正字法,读音和拼写都没有严格的规则。除了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通行外,还在保山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傈僳族的一部分基督教徒中传播,印有圣经和赞美诗等。解放初期,曾用它培训过会计,出版过一些宣传政策的小册子。80年代以来,随着基督教传播范围的扩大,懂老傈僳文的人越来越多。1981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的傈僳族用它开展扫盲,到1985年有2个乡扫除了文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也用它进行扫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字都已进入学校。目前,广大傈僳族地区,除了人民群众在宗教生活中使用外,还用它印刷了报纸,出版了课本、通俗读物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书籍,翻译了法制宣传材料,大大扩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围和领域。另外,怒江州的怒族、独龙族基督教徒也使用老傈僳文。

猜你喜欢

  • 大都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设治所于大兴(今北京)。唐为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1215),改中都路为燕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大都路,置大都路都总管府。下辖右、左警

  • 桂海志续

    书名。广西桂林山水志。1卷。明王士性(1546—1598,字恒叔,浙江临海人,汉族)撰。内容记述广西桂林山水及各洞。卷前有《自序》,自称为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续篇,故名。书中分别记述独秀山、叠彩

  • 元延明

    ? —530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文成帝※拓跋濬孙,安丰王元猛子。父卒,袭爵。宣武帝时任太中大夫。孝明帝初,为豫州刺史,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博览群书,兼有文藻,搜集图籍万余卷。与中山王元

  • 九姓铁勒

    唐初分布于漠北诸铁勒部落之称呼。又称铁勒九姓、敕勒九姓、九姓敕勒。九姓构成,史无明文。《唐会要·铁勒传》主要载回纥(鹘)、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览)葛、思结、阿跌、浑、斛萨(一作薛)。《资治通鉴·

  • 尖蒙靴

    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牧民冬季穿的高靿靴。靴筒高尺许,筒口呈马蹄形,靴底为密线缝制的“千层底”,靴面为牛皮,靴尖上翘2寸左右,以便于伸进马镫,沙地行走不带沙土。靴筒便于骑马和趟草地。这是牧民多年实际生活中

  • 和阗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和阗军政长官。乾隆四十二年(1777)自副都统改置。驻和阗。下有协办大臣1员,衙署有章京1员、笔帖式1员、委笔帖式5员,贴写4员,分管印房、粮饷、军台诸事。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同治三年(1

  • 大鸾河

    渤海国王室后裔。初仕东丹国。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六月,宋太宗灭北汉,由晋阳(故址为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移兵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伐辽,他率小校李勋等16人,部众300骑

  • 可忒

    ①契丹语音译。“无极”之意。宋人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三次出使契丹,颇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受到兴宗赞赏。内有“圣寿铁摆俱可忒”句(见《契

  • 土百户

    官名。清代在西藏、四川、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秩正六品,给予印信、号纸。有的属于临时封赠,多数无印信,只颁给号纸或委牌,不世袭。管理本小支事务。供征调,随官军出征。

  • 纳旺·确木佩勒

    1685—1737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吹萨嘎巴达彦齐活佛圆寂后确认其为呼毕勒罕转世者。三十三年(1694),在寺内坐床。三十六年(1697),以哈达五条、佛像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