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桑益西

罗桑益西

1663—1737

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授沙弥戒,赐名罗桑益西,受大威德金刚灌顶,返扎什伦布寺就任大法台。同年再赴拉萨,在达赖座前聆听法要,拜噶觉苏朗为大经师,益得深造。二十四年(1685),从多吉尊巴受灌顶,从根却吉村受比丘戒。二十七年(1688)、三十三年(1694),两次受诏入京弘法,均未成行。三十六年(1697),在朗卡子宗主持确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之授沙弥戒,赐法名。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被废,卒于解送北京途中,遂又为拉藏汗所立意希嘉措授戒、命名。五十二年(1713),清康熙帝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受命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自是,“额尔德尼”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称号。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为防止及缓和准军的破坏,他亲临拉萨调处,未果。五十九年(1720),赴布达拉,为七世达赖授沙弥戒与比丘戒,赐名。雍正六年(1728),以调解卫藏两军冲突有功,受命治理杠巴拉山以上,杠德士雪山以下(今后藏拉孜、昂仁、彭错林等地)。选派显密皆通者入京弘法。勤奋著作,广度僧伽,受比丘戒者达16000余人,受沙弥戒者13000余人,善知识者4000余人。乾隆二年(1737)圆寂,灵骨存于扎什伦布寺。

猜你喜欢

  • 天助军

    参见“三顺王”(49页)。

  • 安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延祐二年(1315),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子兀都思不花受封。

  • 南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一。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玛本

    唐吐蕃官名。藏语音译,意为“军官”,即“军事长官”,或译作“武官”。为吐蕃“七官”之一。职能是“与敌人搏斗,以锐利武器镇摄敌方,使我方取胜”。从《德乌佛教史》看,吐蕃“五如”之“如本”(翼长)同时身兼

  • 门省诺

    景颇语音译,意为“根底牛”。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外甥女出嫁时送给舅父的牛之称谓。在景颇族地区母系家庭虽早已被父系家庭代替,但反映母权制残余的舅父权却长久保留下来,外甥女出嫁时必须向舅父送去1头牛,若有

  • 段永

    502—569西魏、北周官员。字永宾。鲜卑段氏,先世辽西(一说辽东)石城人。晋幽州刺史※段匹䃅之后。曾祖段愄为北魏黄龙镇将,遂迁至高陆河阳(今陕西高陵县)。魏正光(520—525)末,六

  • 海里

    见“萧孝先”(1994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和尔盖山接本部左翼后旗界,西至沙喇哈达接本部左翼中旗界,南至搜吉乌苏接本部左翼后旗界,北至伯尔克山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二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

  • 赭面国

    吐蕃之别称,又称赤面国。因吐蕃妇女喜以赭色涂面,故名。藏文称作“夏森冬玛坚”,意为“食肉赤面者”,其地称“食肉赤面者之地”。此俗流传内地,唐女效仿之。白居易诗云:“元知妆梳君记起,髻椎面赭非华风”,记

  • 葛僚

    僚人之一支。唐代称居住在戎、泸地区的僚人。分布在今四川泸州、宜宾一带。唐大中十二年(858),因昌、泸二州刺史贪婪无度,民不聊生,推首领※始艾为王,举兵反,攻梓、潼,杀官吏,后被刺史刘成师诱降,部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