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诸戎
古族名。戎的支。春秋战国时居陇山以西今甘肃清水河西南绵诸水流域。为※西戎八国之一。秦人向西发展,与其发生关系。穆公时西戎八国俱臣服于秦。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向秦请援。二十年(前457),与秦战。惠公五年(前395),秦复伐之。后秦昭王设陇西郡绵诸道(治今甘肃清水县西南),以统治其众。
古族名。戎的支。春秋战国时居陇山以西今甘肃清水河西南绵诸水流域。为※西戎八国之一。秦人向西发展,与其发生关系。穆公时西戎八国俱臣服于秦。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向秦请援。二十年(前457),与秦战。惠公五年(前395),秦复伐之。后秦昭王设陇西郡绵诸道(治今甘肃清水县西南),以统治其众。
蒙古灭金战役之一。元太宗三年(1231),蒙古分三路进军攻金。窝阔台汗弟拖雷率西路军由凤翔南下,渡过渭水与汉水,迂回到金朝后方,由房州挥师东向,直指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初,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率
?—1307元朝宗王。又译安难答、阿难答失里。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孙,安西王※忙哥刺之子。至元十五年(1278),父卒,袭安西王位。十八年,赐吉州路65000户为食邑。二十二年,于位下立衍福司
古族名。清代对云南佤族的一种称谓。分布在“永昌、腾越内外境”。居山岭,种苦荞和杂粮为食,“不用牛耕,惟妇人用钁锄之”,因耕作粗放,产量不高,故狩猎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占相当比重,虽有寨落,但迁徙无常。参
见“李存勖”(1030页)。
官署名。清代为采珠、渔猎等以供宫廷应用而设的办事机构。乌拉:城名,在今吉林市(其衙门在原城北乌拉街);总管:官名,例由内务府郎中或该衙门“翼长”升授。清初,于乌拉创设牲丁(时关内外各地亦设散处牲丁),
金大臣。本名牙哥,字全道。懿州(治今辽宁阜新县东北)胡土虎猛安人。女真族。奥屯氏。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由蒲州司侯,升校书郎兼太子司经。累迁翰林待制,权户部侍郎,佐参知政事胥持国治河。以功授河
见“潢河”(2464页)。
北方游牧民族以毡为篷的车辆。从匈奴、丁令、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至蒙古、哈萨克等从事畜牧业的民族,多以此为交通工具。我国岩画中保存有许多毡车的形象,阴山岩画绘有双辕、双轮毡篷车。最早匈奴人以羊毛制毡用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辖下。明《边政考》作苦他巴。清《西域水道记》作胡图克拜,为准噶尔语“吉祥”之意。《西域图志》等作呼图克拜。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此筑景化城
1608—1657清朝将领。哈达部人。隶满洲正红旗。纳喇氏。初任护军参领。天聪二年(1628),从太宗征多罗特部,八年(1634),从征明山西。崇德五年(1640),从睿亲王多尔衮困锦州,受命先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