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斯甲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位于阿坝西南部。西、南接甘孜,北连壤塘,东界马尔康,东南与大金邻。分色尔坝、上寨、甲寨、下寨4个区域。语言北部属草地方言,南部属嘉绒方言。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土司索郎罗布赴北京,四十一年(1702),授安抚司。乾隆(1736—1795)年间,以随军征金川有功,于四十一年(1776),授宣抚司印。清政府规定每12年进贡1次。辛亥革命前,土司拉旺纳尔武赴京进贡,死于成都,由纳坚赞袭土司。自始祖至纳坚赞共传41代。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位于阿坝西南部。西、南接甘孜,北连壤塘,东界马尔康,东南与大金邻。分色尔坝、上寨、甲寨、下寨4个区域。语言北部属草地方言,南部属嘉绒方言。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土司索郎罗布赴北京,四十一年(1702),授安抚司。乾隆(1736—1795)年间,以随军征金川有功,于四十一年(1776),授宣抚司印。清政府规定每12年进贡1次。辛亥革命前,土司拉旺纳尔武赴京进贡,死于成都,由纳坚赞袭土司。自始祖至纳坚赞共传41代。
元地方政区名。简称辽阳行中书省、辽阳行省。至元元年(1264),蒙古汗国首置北京行省(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镇抚辽东、西地区,旋改置宣慰司,直属中书省。六年(1269)又立东京行省,治东京(今辽阳
勐腊傣族人民保卫边疆的斗争。1946年,法帝国主义者为侵占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土地,将界碑偷偷移进中方境内十余公里,当地群众发现后即将其移回原处。此后法军虽多次偷移界碑,均被傣族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搬回。法
怒语音译。参见“提其辽”(2193页)。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
一译歹言黄台吉,见“多罗土蛮把都儿黄台吉”(854页)。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原居东北地区。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等地区。是姓为金帝赐给他族有功人员的姓氏之一。后改汉姓曰郎。
见“地斤泽”(677页)。
清代内蒙古札萨克及其亲属将其私地租与汉人耕种的土地。也称内仓租地。相对于※小仓租地而言。约在雍正(1723—1735)以后,设立仓长,专门办理出租事项,承租人与仓长缔结租赁契约,即可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①元代伊斯兰教徒中的一种称谓。宋代汉译打厮蛮,亦译大石马、达失蛮、达识蛮。源于波斯语,意为“明哲的人”。元代该词使用颇广:一般指伊斯兰教学者,在文献中,常与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教士)并称;有时也泛
西夏学校的一种。仁宗人庆元年(1144),立于禁中,凡宗室子孙7岁至15岁皆得入学。设教授。仁宗与皇后罔氏时为条教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