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木义语

纳木义语

又称纳木兹语,四川部分地区自称纳木义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5千左右。纳木义语有方言差别,不同地区操纳木义语的人彼此交际有一定困难,因未作全面调查,提不出划分方言的意见。也有的学者认为他与纳西语较近。以木里县倮波乡纳木义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3套。有唇齿擦音和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复辅音有23个,分3类,一类是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14个复辅音;另一类是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5个复辅音;再一类是三合复辅音4个。前置辅音主要是同部位的鼻冠,它既和浊塞音、塞擦音结合,又和清送气塞音、塞擦音结合。单元音有23个,分4套,基本元音10个,鼻化元音8个,卷舌元音2个,紧喉元音2个。另外还有一个卷舌紧元音。复元音有19个,全是后响的,由i、u、y介音和主要元音构成,无三合复元音和辅音韵尾。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形态不很丰富,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在名词后加后缀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和数词连用时次序为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双、多3类,第一人称双数和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动词有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加前缀、后缀和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词根语音屈折变化的手段不丰富。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多半用叠音形式,叠音形容词如表示程度的加深可再重叠。结构助词有领属、受动、处所、比较、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数量词、形容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有:单音节或以单音节构成的合成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汉语,有少量彝语和藏语借词。派生词可加词头词尾构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4类。

猜你喜欢

  • 曷婆那可汗

    见“泥撅处罗可汗”(1515页)。

  • 逻娑川

    唐吐蕃古地名。即今西藏拉萨。“逻娑川”即指今拉萨平原。《唐书·吐蕃传》言所部居逻娑川即此,为吐蕃赞普北迁逻娑(拉萨)后主要活动地区,属四如建制中之伍如辖内,基本系今拉萨河(吉曲河)流域。唐长庆二年(8

  • 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西布特哈”(701页)。

  • 琼州

    州、府名。唐贞观五年(631)析崖州地置。治所在琼山县。初领琼山、万安2县,后辖境不断扩大。天宝初改琼山郡,乾元初复为琼州,贞元五年(789),迁崖州都督府于此。宋熙宁六年(1073)以琼州为琼管安抚

  • 忽鲁木石

    见“花剌子模”(999页)。

  • 拉布锡克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袍子。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地。用料因人而异。台吉以锦缎制成,上饰文绣。宰桑用丝绣、丝纻或氆氇。王公贵族用红色、黄色。地位卑下者穿绿色或杂色。御冬无棉,以驼毛为絮,名“库绷”。普通牧民,则

  • 天都监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建年不详。驻地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西)。备御宋泾原。

  • 厮铎督

    宋代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六谷部大首领。兄※潘罗支死后,经六谷部众公推,承袭大首领职。被宋授为朔方军节度、押藩落等使,依宋抗夏,发展与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景德二年(1005)二月,遣甥呵昔与凉州

  • 夷貉

    见“貊”(1732页)。

  • 楼烦之戎

    古族名。一说为狄种。春秋时与林胡并居于晋北。战国时东与赵为邻,居晋西岚山。赵武灵王来攻,附属于赵。汉初,匈奴强大,举兵南下,与林胡皆为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