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1094—1123辽末皇子。字撒鸾,契丹族。为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次子。史载其性宽厚,恶诛杀,喜读书。每取唐《贞观政要》及本朝林牙耶律资忠所作《治国诗》令侍从读。对战中俘获仅笞不杀,愿归顺者,官之
藏语音译,宗(相当内地之县)政府职官名。原西藏地方政府时,由政府、贵族或寺院各自委派的庄头和乡吏。僧俗各1人,为世袭,专司差役的摊派与检查,处理案件,出席宗政府会议。例由群众推选,宗政府任命。无物质待
510—535北魏皇帝。532—535年在位。字孝则。鲜卑元氏(拓跋氏)。高祖※元宏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史称其沉厚少言,好武事。始封汝阳县开国公,拜通直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建义(528)初,授
金末将领。契丹族。宣宗时,为节度副使。时蒙古军大举南下,中都(今北京)失陷,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山东、河北纷起抗金,金朝危机四伏。兴定元年(1217),河南亦爆发起义,四月,南阳五朵山千余人举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简称“巴巴和卓”。叶尔羌(今莎车)人。清札萨克一等台吉※祃木特长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父被留居北京,应召至京与聚处,授四等台吉。四十四年(1779),父死,受命降袭二
见“石抹元”(451页)。
书名。据今发现的唯一蒙文抄本题称《名为宝汇集之书》,正文中又称作《介绍转轮王俺答汗生平的名为宝鉴之略传》、《天圣俺答汗之善行传记》,书末则称作《转轮王俺答汗传》,今通译作《俺答汗传》或《阿勒坦汗传》。
见“中山王方壶”(297页)。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
唐代南诏行政区划之一。原为唐姚州都督辖地。天宝九年(750),都督张乾陀(张虔陀)激南诏国主阁罗凤反,阁罗凤发兵杀乾陀而据之。初属南诏之云南节度(治云南城,今祥云县云南驿),后云南城成为南诏王直辖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