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索伦旗

索伦旗

旧旗名。1934年置。因是索伦人(今鄂温克族)聚居区,故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东邻喜桂图旗和布特哈旗,北接陈巴尔虎旗,西、南界新巴尔虎左翼旗,东南毗连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有肥美的牧场,大片的柳林、辉河、伊敏河、锡尼河、韦特河、奎胜河、敖音那勒河、西红花尔古河等流贯其境。盛产马、牛、羊、驼,有狍子等各种野兽和鱼类。鄂温克族(清代称“索伦”),于雍正十年(1732)从雅鲁河迁来此地,分索伦左右两翼,与达斡尔族郭博勒、敖拉和莫尔丁各姓合编为旗。以畜牧和狩猎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为实现其法西斯统治,将索伦两翼旗合布利亚特、额鲁特蒙古四旗,于1934年设立“索伦旗”。居民有鄂温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回族、满族、藏族和朝鲜族。1958年8月1日,根据国务院第77次会议决定,撤销原“索伦旗”建置,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

猜你喜欢

  • 梅里急

    见“蔑儿乞”(2442页)。

  • 铺司

    元朝服役于邮驿的铺兵头目。中统元年(1260),设急递铺传送公文,每铺置铺兵5人。二年,以传递之公文损坏遗失,委州县于铺设铺司1名,管理铺务。其人须能附写文历,辨定时刻。凡收到入递公文,由其查验到铺时

  • 参合陂之战

    北魏与后燕的一次战役。北魏建国后,势力逐渐强大,欲摆脱后燕鲜卑慕容氏的控制,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五月,后燕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兵8万,自五原

  • 噶卓

    见“卓尼尔”(1381页)。

  • 然弗

    224—270高句骊国第十二世王。东川王※忧位居子。三国魏正始四年(东川王十七年,243),立为太子,东川王二十二年,父死,即位。在位期间,曾以精骑大败魏兵于梁貊(疑是汉籍中之“小水貊”)之谷。在位二

  •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

  • 高骊

    见“高句骊”(1911页)。

  • 僧舞

    朝鲜族传统舞蹈。一般认为是朝鲜族舞蹈艺术的精华。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源于佛教法鼓仪式。多为女子表演。舞者一般身着白衣蓝裙,上套白色僧衣,肩披红色袈裟,头戴三角形僧巾帽,并以挂在鼓架上的法鼓为道具。舞时将

  • 大圣燕帝

    见“史思明”(566页)、 “史朝义”(567页)。

  • 贷勃山

    古山名。一作貣勃山。所指无定论,旧说是大兴安岭南段之索岳尔济山,一说是其西北之厄尔伯山;今人或认为即犊了山(今称老头山);一说是大兴安岭上之特尔莫山。史载南室韦因居地下湿,夏季移此及欠(次)对山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