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籍氏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居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后,栗籍骨都侯驻屯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领部众为汉戍边,御北匈奴。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居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后,栗籍骨都侯驻屯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领部众为汉戍边,御北匈奴。
辽道宗朝边将。名又记作阿鲁扫古。字乌古邻。契丹族。为皇族孟父房后人。重熙(1032—1055)末年,为祗侯郎君。道宗清宁(1055—1064)初年,加安州团练使。大康(1075—1084)时,历怀德军
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上。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洲以西的复活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清康熙二年(1663)始见其名。因居住地区不同,有那乃、那贝、那尼傲(赫哲语那,意为本地、当地;乃、贝、尼傲,是人的意思)、赫真(下游、下方、东方之意)、奇楞等自称。清文献常写作黑哲
?—1783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苏勒坦(苏丹)。一译阿布里比斯、阿布尔比斯、阿比里斯、阿布勒必斯等。※阿布勒班毕特汗次子。建牙帐于塔什干及吹河等地。属众多为奈曼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
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郡王扎拉丰阿长子。初尚县君,封固山额驸,县君卒,复尚乡君,留固山额驸秩。乾隆四十四年(1779),授一等塔布囊。四十七年
西藏噶达克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三十二年(1906)根据英侵略军胁迫西藏地方政府订立之非法《中英西藏条约》开设,暂不收税,英商民于此享有与亚东同样特权。此年,英派他克齐为驻噶达克委员,清朝派毛秉科充
明代蒙古对女婿、仪宾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倘不能、倘不浪、傥不良、他不能、他卜能、拓不能、它卜囊、他卜浪等。一说源于“五王”,即弘吉剌、兀鲁兀、忙兀、札剌儿和亦乞列思5部探马赤。此五部在元成宗以后相
?—638唐朝突厥族将领。又作史大柰。阿史那氏。原任西突厥特勤。隋大业七年(611),随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投隋。次年,从炀帝征高丽,以功授金紫光禄大夫。闻李渊起兵太原,率部归附,与柴绍联兵大败隋将桑显
部分壮族旧称。自称布土,亦称土佬,意为“土人”,或“土著僚人”。分布于今广西、云南等地。元、明、清时,滇东南有花土僚、白土僚、黑土僚之分。以农耕稻作、击铜鼓、椎髻跣足、嗜犬肉、行犬祭等为共同特征,部分
?—180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完颜氏。副将军查弼之孙。袭世管佐领,兼轻车都尉,累擢建昌总督。乾隆五十三年(1788),擢福州将军,代署总督。嘉庆元年(1796),授总督。四年(1799),署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