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末靺鞨

粟末靺鞨

唐代东北部族名。亦作涑沫靺鞨。靺鞨※粟末部壮大后的新称。原分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一说在吉林市北以下的松花江北流段两岸,或说在今辉发河、松花江和牡丹江上游一带),后经隋炀帝时和高丽国亡后两次迁徙,部众大多移住今辽宁朝阳(隋称柳城,唐曰营州)地区。因居靺鞨区域南部,在靺鞨诸部中发展最快,农业已是其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隋炀帝时迁居柳城的度(突)地稽部,已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即将进入文明社会。唐武后万岁通天(696—697)中,契丹族首领李尽忠叛据营州,因参与反叛,惧唐追究,乞四比羽与乞乞仲象分别率部众渡辽水东走。唐武后欲招抚之,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拒不受命,被唐军追获斩杀。是时,乞乞仲象病故,其子※大祚荣袭父职统率其部,几经激战,击退唐军追剿,并乞四比羽部众及高丽遗民,于圣历元年(698)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震(一作振)国,自号震国王。这标志粟末靺鞨人进入文明社会。先天二年(713),玄宗遣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册封祚荣为渤海郡王等官爵,自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原名遂不见于史。

猜你喜欢

  • 瓜别安抚司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一支)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首领玉珠迫率众归清,清廷准其请,承袭安抚使,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盐源县瓜别。

  • 思巴儿监藏

    ?—1425即“灵赞善王”。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故《明史》又称“灵藏僧”。永乐四年(1406),遣使贡于明,受封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

  • 阿史那拔布

    吐蕃贵族扶立之西突厥可汗。约延载元年(694)后,取代※阿史那仆罗为可汗,因“无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新唐书·郭元振传》)亦未获十姓部众拥戴而失位。

  • 绥宁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三年(1326),世祖第八子阔阔出次子阿都赤受封。

  • 列河骨臈

    契丹语,意“提认天子”。一作“列阿骨蜡”。辽道宗清宁四年(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宋吏王易使契丹,时遇契丹行※柴册礼,见“九人假作戎主,不许别人知觉”,“分投各入一帐”,“每帐前有契丹大人一员,各

  • 新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五代史记》,又称《五代新史》,后与《旧五代史》对称,改用今名。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

  • 拜寄

    旧时瑶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凡家中小孩体弱或多病须“拜寄”于某人或某物以消灾,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若“拜寄”对象是人,必选人畜兴旺和健康长寿的老人,越老越好,要请巫师举行一定仪式,“拜寄”后,由“

  • 绥东县

    旧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原为清内蒙古奈曼旗及喀尔喀左翼旗牧地。光绪三十年(1904),推行“新政”,析其地置县。民国时属热河特别区(后改省)。清末,其地每年秋季马市甚盛,土名“小库伦”。1950

  • 哈密至准噶尔路程

    见“使准噶尔行程记”(1458页)。

  • 契苾葛

    隋末铁勒族契苾部首领。据《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为易勿施莫贺可汗契苾歌楞子(《回鹘传下》作弟)。以勇著称,始为莫贺咄特勤(亦作莫贺咄特勒),辖地近吐谷浑。因居地狭隘,又多疠毒,遂徙热海(今伊塞克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