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类林西夏文译本

类林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汉文类书。汉文原著唐于立政编,共10卷50目。汉文本早佚,后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部分残片。西夏文本译者佚名,亦为10卷50篇。为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蝴蝶装,页面25×12.5厘米,面7行,行15字。卷1佚,卷2仅存1页,卷5残4篇,卷10残1篇,其余各卷基本保存完好。计427页。为唐以前历史故事汇编。以故事内容分门别类。每卷分为若干篇,如卷3有敦信、烈直、忠谏、圣明、行果、隐逸6篇。每篇系以多寡不等的人物故事,如敦信篇中包括魏文侯、吴起、季札、孟子、尾生、晋文公、郭伋、范式等8条。译文基本忠实于原著,也有误译之处。对复原古本和西夏语研究都有重要价值。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俄罗斯К·Б·克平于1983年出版俄文《类林》一书,将西夏文译本影印,译成俄文,并作了研究。史金波、黄振华、聂鸿音又系统整理研究西夏文本,写成《类林研究》一书,将西夏文本译成汉文,并经研究考证基本上补足了缺文,将已失传近千年的古本复原。

猜你喜欢

  • 角牴

    即相扑。参见“布库”(461页)。

  • 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即“都蓝可汗”(1817页)。

  • 温迪罕移室懑

    ?—1161金将领。女真族。温迪罕氏。速频路(治所在双城子南)屯懑欢春人,徙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忽论失懒。世袭谋克术辇弟。善骑射,力过人。皇统(1141—1149)初,袭兄谋克。积战功,为洮州刺史。

  • 宴台碑

    见“女真进士题名碑”(149页)。

  • 琵琶猪

    又名“猪膘”。云南丽江和宁蒗纳西族、普米族传统食品。用百余斤重的膘壮肥猪,以削尖的竹竿从其腋下刺入心脏,将其致死,保持体形完整,然后去毛剖腹,除去内脏、脊骨,砍掉四肢,用盐和花椒末撒入腹腔搓揉,用麻线

  • 仁懿皇后哀册

    石刻名。为哀悼辽兴宗仁懿皇后的石刻。刻于大康二年(1076)。有契丹小字和汉字刻的各一合。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L·kervyn)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中

  • 勐板土千总

    明清云南土司名。明万历(1573—1620)初年,保山县平戛土舍蒋思孝随军征缅有功,钦授勐板千夫长,世职。乾隆年间(1736—1795),沦于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英勘界,收复勐板部分地区

  • 白布克库达

    解放前新疆柯尔克孜族婚俗。柯尔克孜语音译,意为“幼年订婚”。一般在儿童刚长至三四岁左右时,即由双方父母或氏族首领包办订婚。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财物和牲畜做聘礼。解放后已逐步被淘汰。

  • 文丰

    ?—1860清朝大臣。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董氏。由内务府笔帖式,历堂主事、员外郎、造办处郎中、杭州织造、骁骑参领。道光二十一年(1841),充粤海监督。二十三年(1843),偕两广总督耆英等和英国签订

  • 卡尔帕克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毡帽。意为白色毡帽。顶端缀有一穗火红缨络,卷沿镶一条黑边。形制因部落和年龄不同而略显差异。天山山区的柯尔克孜人帽不开口,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人帽前后开口。老年帽一般不绣花、不缀缨络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