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敖包

祭敖包

旧时蒙古族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又称“鄂博”、“脑包”,蒙古语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用柳条围建的。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后渐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其数目各地不等,有单个的,有数个的,多至13个敖包。有一个家族的敖包,也有一个苏木、一个旗和数旗共同的敖包。一般于每年六七月份,即夏季到来,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时行祭敖包被认为是保护神,祭祀时,人们从几十里的地方携带羊肉、奶食、奶酒等聚集敖包处,先献供祭品和哈达,请喇嘛焚香点火,诵经祈祷,众人跳拜,给敖包加添石块,悬挂五色布条,接着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3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毕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比赛,进行歌舞等文娱活动。后逐渐演变成那达慕大会。藏、土、鄂温克、达斡尔等族亦有类似祭祀习俗。

猜你喜欢

  • 兀者屯河千户所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

  • 女真语官职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

  • 傣仂

    族名。又作“傣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自称。“仂”系傣语音译,意为“下面”,因西双版纳处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傣族聚居区之南,按地理位置属于下方,故称。一说西双版纳古为“泐国”,称“勐

  • 体俄

    傈僳语音译,意为“家族”。解放前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的社会基层组织。家族各有自己的姓氏,有的沿袭早期以动植物命名的氏族名称作为家族的称号,如泸水县六初罗、称戛、四排拉底等村仍以虎、熊、鱼、蜂、竹、麻等

  • 罗卜藏舒努

    ?—约1735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译罗卜藏索诺、罗卜藏素诺、罗卜藏硕诺等。或简称舒努、硕诺。绰罗斯氏。※策妄阿拉布坦次子,噶尔丹策零异母弟。康熙末年,因受诬与拉藏汗子噶尔丹丹衷谋逃内地,被囚伊犁

  • 移刺阿里合

    金末将领。契丹族。宣宗兴定(1217—1222)年间,累迁霍州刺史。四年(1220)正月,移霍州(今山西霍县)治好义堡。蒙古兵至,力战不支,兵败被执,拒诱降,被丛矢射杀。诏赠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

  • 常衮

    契丹官名。又作敞稳。为皇族帐官。《辽史·国语解》称:“掌遥辇部族户籍等事。”※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称帝,遂尊遥辇九帐于御营之上,于北面诸帐官中设“遥辇九帐大常衮司,掌遥辇洼可汗、阻午可汗、胡剌可汗、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关于中俄西段边界走向的不平等条约。1864年10月7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初七),清朝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定边左副将军明谊和俄国钦差大臣、驻伊犁总领事扎哈罗夫(一译杂哈劳)等在塔

  • 允祉

    ?—1732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三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父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奉命领镶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诚郡王。次年,降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诚亲王,奉命辑律

  • 那逊兰保

    1801—1873清代蒙古族女诗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字莲友。4岁随父母入京,7岁入私塾,12岁能诗赋,15岁通五经,17岁嫁于清宗室和硕肃亲王豪恪之子恒恩。在师尊归真道人教导下,对诗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