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社制

社制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世祖至元七年(1270),依农村立社法令,县邑所属村瞳,以自然村为基础,每50户编为1社,逾百户者另立社,不足50户者,与近村合为一社,地远人稀不能相合者各自为社。由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家有兼丁者为社长。隶属乡之里正、都之主首。专以教督农民为事,劝课农桑,督理社众勤惰,掌义仓,主社学,谕解本社一般婚姻、家财、田宅、债务纠纷。本人豁免杂役。社内遇有病患灾丧,社众之间、社与社之间协同周济,合力助之。同时,城市亦推行社制,隶于坊下,《通制条格·立社卷长》:“在城关庙见住诸色户计……并行入社。”也有蒙古探马赤军与民共同编社者,社制初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于全国普遍施行。

猜你喜欢

  • 工布

    吐蕃王朝早期地名。今仍之。始见于止贡赞普时,其名一说源于部落名;一说该地所特产之鸡爪谷称工布,因以为名。止贡赞普被洛昂王洛昂达孜击杀后,长子夏墀逃亡工布,据地以居,后为工布之王。至此,十二小邦时之工布

  • 苟颓

    ?—489北魏大臣。代人。鲜卑若干氏。内行长洛拔子。性寡言厚重、严毅清直,武力过人。初为中散。后扈从拓跋焘南征,为前锋都将。以健勇,每战俱身先士卒,赐爵建德男,加宁远大将军。还,迁奏事中散,典凉州作曹

  • 斡儿寒河

    河名。又译斡耳罕、斡儿罕、斡儿洹、斡鲁欢。今蒙古汗国鄂尔浑河。蒙古汗国建立前,蔑儿乞部世居该地,后为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所灭。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大败叛王昔里吉军于此。

  • 梅勒额真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规定,每固山(满语音译,意为“旗分”)之长官固山额真(满语音译,意为“旗主”)下设左、右梅勒额真各一人,佐理旗务。后金天命五年

  • 拉万户

    见“阿里万户”(1223页)。

  • 鼎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丁卢。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西夏派遣使臣鼎罗威明叶云等赴宋朝谢册名。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白素稽

    唐时龟兹王。王族白姓。白诃黎布失毕之子。显庆三年(658),唐朝平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擒龟兹国宿将羯猎颠后,扶立其为龟兹王,授右骁卫大将军、龟兹都督府都督。同年,唐朝迁安西都护府於龟兹。上元(674

  • 方块壮字

    壮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壮语称之为sawndip,意思是“不成熟的文字”。其结构大致有下列数种:1,象形字——例如用一个像反写的拉丁字母h的图形象征一个拄着拐杖的人来表示“拐杖”的意思,念dwn

  • 瑞常

    ?—1872清朝大臣。蒙古文学家。蒙古镶红旗人。石尔德特氏。字芝生,号西樵。初在杭州驻防。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改庶吉士。十三年,授编修,擢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二十四年(1844),升光禄寺卿、

  • 葫芦国

    亦作“葫芦王地”。指云南省沧源的班洪、班老、永邦和班况( (1961年已划归缅甸)等地区。因当地佤族相传人最早是从葫芦出来的,故其名可能与此有关。也有以此泛指佤族聚居的阿佤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