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碑传集

碑传集

书名。清人物碑传资料汇编。初名《百家征献录》、《五百家银管集》。清钱仪吉(1783—1850),浙江嘉兴人)辑。164卷。该书汇集清天命迄嘉庆年间(间有卒于道光年间的)满汉历史人物碑传。道光(1821—1850)时成书。分宗室、功臣、宰辅、部院大臣、内阁九卿、翰詹、科道、曹司、督抚、河臣、监司、守令、校官、佐贰杂职、武臣、忠节、逸民、理学、经学、文学、孝友、义行、方术、蕃臣、烈女25类,凡2200余人。附《总目》、《作者纪略》、《引用书目》等。均录原文,注明出处,时间明确,可补史传不足。时未刊行。光绪间黄彭年重为编订,于十九年(1893)刊出。有光绪江苏书局刊本,及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碑传全集》影印本。又有近人缪荃孙续载道光以后人物的《续碑传集》86卷。对研究清史和满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大公鼎

    1043—1121辽朝大臣。渤海族。辽中京大定府(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统和(983—1012)间,再被移居大定。幼有大志,长而好学。咸雍十年(107

  • 铁完库里和卓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原籍喀什噶尔(今喀什)。※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自幼与父避居浩罕。咸丰二年(1852)夏,与倭里罕等纠众先后4次窜犯喀什噶尔、乌什等处卡伦和村庄,被击败。五年(18

  • 乌墩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

  • 三大罗

    突厥汗国官号。意谓“肥粗者”。《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其“肥粗者谓之三大罗。大罗便,酒器也,似角而粗短。体貌似之,故以为号。

  • 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

  • 四时捺钵

    见“捺钵”(2037页)。

  • 李遇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金国方强,常与夏国争夺宋地。正德元年(1127)五月,受崇宗李乾顺命,领兵攻宋威戍城,以金将婆卢火先取,两军战于城下,战不利,乃遗书金将完颜娄室,许以夏国天德、云内归金,

  • 劳瑞仓卜

    1884—1939近代蒙古族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人。9岁在旗内沙拉召当喇嘛。1913年与独贵龙运动的组织者旺丹尼玛相识。1926年参加独贵龙运动,在五原进行宣传时被捕,坚毅不屈,备受拷打与折磨。

  • 卫藏永安寺碑

    碑铭。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赞海兰察等捐资5千两,于西藏拉萨磨盘山之南建庙,作为摄政济咙呼图克图住锡之所,翌年落成,乾隆帝赐名“永安寺”,颁满、汉、蒙、藏四体匾额。钦差驻藏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和宁

  • 额尔德尼昭

    明代喀尔喀蒙古第一座喇嘛寺院。亦名光显寺。万历十五年(1587),外喀尔喀蒙古领主※阿巴岱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牲畜等数以万计,获得瓦齐尔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