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州
渤海王国置。一作晴州。为南京南海府所辖3州之一,领天睛、神阳、莲池、狼山、仙岩5县。州治故址一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旧津里;旧有依《辽史·地理志》定在今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州县皆废,其民被迁至今辽宁海城县境,置嫔州(州治在县东北向阳寨)治之。
渤海王国置。一作晴州。为南京南海府所辖3州之一,领天睛、神阳、莲池、狼山、仙岩5县。州治故址一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旧津里;旧有依《辽史·地理志》定在今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州县皆废,其民被迁至今辽宁海城县境,置嫔州(州治在县东北向阳寨)治之。
?—1634后金将领。满洲正白旗人。那木都鲁氏,以地为氏。康果礼之弟。率众归附,初授三等总兵官。太宗皇太极即位,居八大臣之列。天聪元年(1627),随太宗征朝鲜。三年,攻克明遵化城,晋二等总兵官,赐号
清代呼和浩特官学。同治十一年(1872)建立。称“长白书院”。光绪三年(1877)改此名。地址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南街。是教育满族贵族子弟的学校。除学习满汉语文外,兼学骑射,谓从“国俗”。即
古津名。即今“大河家渡口”。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东距小积石山25公里,隋名临津关,亦称临津城。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击吐谷浑,途经此。唐仪凤二年(677),置积石军,自此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及斡泯水(今额尔敏河)流域。下辖7个分部。景祖乌古迺时(1074年前在位),归附于完颜部。世祖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结乌
土族地区名胜。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十字街心。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飞檐斗拱,共三层,高约4—5丈,4根粗大内顶天柱和12根外柱分三层支撑整个楼亭,高大雄伟,雕刻精致,绘画优美,光彩夺目
1579—167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初至呼和浩特,在城西北山洞坐禅修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主持兴建庆缘寺。清太宗时(1626—1643)赴京朝觐,献40两重的曼多罗及经典、马匹等贡品。
见“敕勒”(1983页)。
清统治者从分散和孤立蒙古的目的出发,除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分别建立蒙古八旗、游牧八旗、总管旗、札萨克旗,限制其辖境,封锁其疆界,使之成为互不相属,不通往来的小块封建领地外,并对蒙古实行封禁政策,限
辽代契丹族的仪仗之一。共有12个,与20旗、12鼓共为皇权的象权。极神圣,有触犯者,法论死。其制甚简,《辽史·国语解》谓“神纛,从者所执。以旄牛尾为之,缨枪属也。”其历史甚久,大贺氏首领摩会曾受唐鼓纛
辽末降金将领。契丹族。天祚帝时,官永兴宫使。时辽王朝内外交困,东北女真迅速强大,深入辽地。天庆六年(1116),为抗御女真,受任监军,从都元帅耶律淳招募“怨军”,后怨军溃。继为显州路都统,在沈州(今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