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脸
又称作面具。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用薄铜(或银)板按脸型打制而成,有的鎏金。入葬时,盖于死者面部,为防滑脱,两旁用铜丝套于死者耳部。据《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家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形貌各异,大小不一,分别为男、女、儿童各种,男性面具有的还刻有胡须。1981年6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出土一具完整契丹女尸,头罩鎏金铜面具,是典型的器物。
又称作面具。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用薄铜(或银)板按脸型打制而成,有的鎏金。入葬时,盖于死者面部,为防滑脱,两旁用铜丝套于死者耳部。据《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家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形貌各异,大小不一,分别为男、女、儿童各种,男性面具有的还刻有胡须。1981年6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出土一具完整契丹女尸,头罩鎏金铜面具,是典型的器物。
585—658唐初大将。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先世鲜卑尉迟氏。隋大业(605—617)末,从军高阳,积阅为朝散大夫。后随刘武周为偏将。武德三年(620),降唐,引为右一府统军。曾从李
见“敕勒”(1983页)。
①(?—1699)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初任笔帖式,累迁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经议政大臣等疏荐,练习部务。“三藩”叛后,专司军机文檄。以勤劳详慎,得旨以三品卿即用。二十年,擢光禄寺卿
元代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编制的历法。元初承用《金大明历》,以该历浸差,与天象不符,至元十三年(1276),朝廷设立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以制订新历。参与修历者有都水少监郭守敬及许衡、王恂等。根据郭守敬主张
藏语音译,意为“医算局”。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讲习医药、历算,主要为封建领主治病及编制藏文历书的机构。清康熙十五年(1676),初在药王山之药王庙内传习医药知识,至五十六年(1717)后开始讲习藏医、历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周初称“西土之人”。后指以犬戎为主的西北各少数民族。《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包括的范围很广。“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
壮语音译。亦译“哑摆节”。壮族节日。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宁、索乌一带。在每年夏历四月兔日举行。届时,集体集资买1头牛、2口猪、2只鸡和48尾鱼作祭品,前往娅拜山举行祭祀。男女老少均到场
清代对皇帝年幼时代行政务之亲王的封号。沿袭古摄政之制。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太宗皇太极暴卒,诸王贝勒等议立皇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共为辅政。顺治元年(1644
俗称大佛寺。契丹时期重建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天津蓟县城西西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时期无考,建筑学专家梁思成以为“至迟亦在唐初。”(《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现存主要建筑山门与观音阁为辽
壮族地区原始人文化遗迹。位地广西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1965年发现,1973年清理。出土有人类骨骼30余具及大量遗物。经碳14c测定,遗址年代约为7500—9000年前。从人骨化石观察,已有一定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