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百越

百越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有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即环居于今从苏南、皖南循东南沿海至两广和越南北部,在湖南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也有越人居住。在新石器时期便形成以几何印纹陶和有段石锛、有肩石斧的共同文化特征。很早便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畜,普遍擅长冶铸、造船和纺织,居住干栏式房屋,有文身、凿齿、鸡卜、信巫和悬棺葬等习俗。早在商周时期就和中原地区有密切关系,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秦汉以后,一部分逐渐与汉族融合,一部分经过长期分化、聚合和演变,与今日壮侗语族的壮、傣、布依、侗、水、毛难、黎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龙安

    西晋时焉耆王。太康六年(285),遣子入侍西晋。娶※狯胡女为妻,生子龙会。西邻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以遭龟兹王白山所辱,不忘于心。临终,嘱子会为之报仇雪恨。会立,举兵龟兹,灭白山,据其国。

  • 东木根山

    山名。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山西大同市北。东晋太宁二年(324),代国主拓跋贺傉始亲政,“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于此,徙都之。

  • 胡大海

    ?—1362明开国前将领。字通甫,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回族。初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充先锋。渡江后,随诸将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拔

  • 纳木喀嘉木措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 乌兹别克汗国

    国名。又称月即别汗国。16世纪初年昔班后裔昔班尼在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故又称“昔班尼王朝”。15世纪20年代末,钦察汗国分裂,昔班后裔阿布尔海尔汗乘机崛起,占有西伯利亚西部及哈萨克斯坦广大地区。50年

  • 烧甲

    见“戴辣”(2574页)。

  • 撒班

    ①见“耶律挞不也”(1326页)。②见“耶律阿思”(1314页)。

  • 黄平县

    县名。民国三年(1914),改州置。今县地,唐为新兴县,属牂州,旧州地为韶明县,属充州。宋绍兴元年(1131),筑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黄平府,别置上塘长官司,平溪上塘骆家等处长官司,葛浪

  • 拉萨

    地名。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位于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古称逻些或罗娑,意为“山羊地”,为吐蕃都城。唐文成公主入藏,奉释迦佛像至此,遂改今名。因全年日照充足,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后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子巴尔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