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戈勒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辽上京故城西南(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5里之白音戈勒)。时该地为南朝使臣至契丹上京必经之官道。窑场面积较大。专烧茶绿釉和黑釉大型瓷器,主要产品是契丹典型器物鸡腿坛。此窑的特点是烧时不用障火设备,直接入窑烧制。装窑方法简单,器物上下堆积,故器口多有泥渣,器底常有釉迹。为避免器物倾倒粘连,器腹间以线釉形窑具横向支顶,现见有的器片粘有窑具,有的器腹片存支具疤痕,是为研究装烧法的绝好材料。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辽上京故城西南(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5里之白音戈勒)。时该地为南朝使臣至契丹上京必经之官道。窑场面积较大。专烧茶绿釉和黑釉大型瓷器,主要产品是契丹典型器物鸡腿坛。此窑的特点是烧时不用障火设备,直接入窑烧制。装窑方法简单,器物上下堆积,故器口多有泥渣,器底常有釉迹。为避免器物倾倒粘连,器腹间以线釉形窑具横向支顶,现见有的器片粘有窑具,有的器腹片存支具疤痕,是为研究装烧法的绝好材料。
十六国之一。又称大成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始建国。晋惠帝元康八年(298),频岁大饥,※ 賨民(一称巴氐)※李特等率流民数万家就谷汉中,遂入巴蜀,居于巴西宕渠。因随军征讨赵廞叛乱有功,拜宣威将军、
1597—1642明代诗人、书画家。字人望。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天启五年(1625)庶吉土。崇祯九年(1636)选任解元。曾寓居金陵(今南京),与弟仲侗均有诗名。曾任永昌府太史。崇祯(162
书名。亦名《蛮志》、《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记》、《南蛮志》等。唐樊绰撰。唐懿宗咸通三年(862),绰在安南(交趾)经略使蔡袭部下作幕僚期间,鉴于南诏和唐朝关系重要,即
傈僳语音译,亦称“搓巴”,意为“跟随的人”或“卑下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蓄奴主收养的被称为“养子”或“养女”者。被主人视为家庭中的成员,称主人为阿爹、阿
刊物名。绥远省反帝大同盟于1932年5月成立,6月创刊。初名“血腥”,后改“血星”。宣传抗日救国。创始人为中共地下党员杜如薪和进步青年苏谦益等。经费捐凑,大约出五、六期停刊。初仅发几十份,后增至数百份
清内蒙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北部。牧地东界阿巴哈纳尔旗,西接苏尼特旗,南邻察哈尔正蓝旗,北临大漠。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居此,号所部曰阿巴噶。原役属于察哈尔,后畏林丹汗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额登哈喇。因其男子不剃发,又有不剃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所在不尽相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中段两岸附近。清咸丰八年(1858),根据不平等的《中俄瑷珲和约》,其地割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古称入贡为荒服。《史记·匈奴列传》:周武王“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后200余年不绝。周衰,始断。
?—1798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舒穆鲁氏。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子。乾隆十一年(1746),由文生员授蓝翎侍卫。十九(1754)、二十二年,两次因父获咎发往黑龙江。三十七年(1772),官正黄旗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