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羌
明代羌族部落名。主要分布于今四川省北川县白草河流域。嘉靖二十三年(1544),其首领自称皇帝,设将军、总兵等职,袭击平番堡,虏提督指挥邱仁等数百人。二十六年(1547),巡抚张时彻与都督何卿分3路兵征讨,大败之,遂建双溪、大鱼、永平、奠边诸堡。万历七年(1579),8000余众请降,从汉姓、习汉仪、著汉装,年纳荞粮2斗、黄腊1斤。乃立保甲,编户籍2400余家。十七年(1589),该地划分为走马岭10村、射溪8村,各设村长,基本上处于茂州管辖之下。
明代羌族部落名。主要分布于今四川省北川县白草河流域。嘉靖二十三年(1544),其首领自称皇帝,设将军、总兵等职,袭击平番堡,虏提督指挥邱仁等数百人。二十六年(1547),巡抚张时彻与都督何卿分3路兵征讨,大败之,遂建双溪、大鱼、永平、奠边诸堡。万历七年(1579),8000余众请降,从汉姓、习汉仪、著汉装,年纳荞粮2斗、黄腊1斤。乃立保甲,编户籍2400余家。十七年(1589),该地划分为走马岭10村、射溪8村,各设村长,基本上处于茂州管辖之下。
旧时瑶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凡家中小孩体弱或多病须“拜寄”于某人或某物以消灾,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若“拜寄”对象是人,必选人畜兴旺和健康长寿的老人,越老越好,要请巫师举行一定仪式,“拜寄”后,由“
见“缚喝”(2416页)。
见“比丘”(188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噶穆卫,并将永乐八年(1410)二月所设古木山卫和永乐十年八月所设可木(河)卫同作噶穆河卫。
见“兀列河卫”(110页)、“兀里河卫”(110页)。
参见“骆越”(1782页)。
官名。渤海王国置。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的政事堂长官,位居宣诏省左相、中台省右相之上,比唐之尚书令,是渤海王国最高行政长官。统领百官,执掌政事堂所辖六部十二司行政、司法工作,负责与左、右相共同审议王
即“裴绰”(2447页)。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乌苏县。分9区。辖有9驿站、2军台、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有汉、蒙古、维吾尔、回等诸族,男女共80
亦作赤黑大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的一种一次黑,为反抗奴隶主对其任意买卖和残酷压迫,组织起来开大会诅咒主子,以后定期召开,成为惯例。参见“次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