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纳查

白纳查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山神爷”。亦译作“白那恰”。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族地区。旧时,诸民族的猎民和放木排者均信仰和祭祀。认为,山中的一切野兽由它管理或是它豢养的家畜,崇敬和不冒犯它,会保佑平安,多捕野兽。其偶像,一般是找一棵山中高大老树,削去一块树皮,画个老人脸像,用红布遮盖;也有在一块白布上画一只老虎,一个山神爷,两侧站着两个小鬼,供在山岭木制小庙里。都相信,高山、深沟、怪石和怪树是其居住的地方。猎人狩猎经过山神爷像处都要跪拜,祈求保佑,多打野兽。赫哲族猎人每到一新猎场,领头人堆起未燃尽的木棒,率领众猎手跪拜,请求不要怪罪青年人说“怪话”,保佑多得猎物。一般在喝酒吃饭时,先向火中扔洒点饭酒,或先将饭碗、酒杯在空中绕两圈后再扔洒,表示敬其先享用。过去猎人都这样做,解放后仅限于老年猎人。鄂伦春人中还流行,游猎中打到第一只鹿,或犴、野猪等大野兽,要先敬当地的山神。据说它怕火星,故各族狩猎中皆禁忌烧崩火星的柴。鄂温克族中有关于其来源的传说,鄂伦春人中亦有它帮助小孩多捕野兽及不听话的猎手打不到野兽的动听故事。达斡尔人认为其是善神,常习称善良的人为“白纳查”。

猜你喜欢

  • 山胡

    即“稽胡”(2512页)。

  • 征侧

    ?—43公元前1世纪骆越反汉女首领。交趾麊冷县人。出身于骆越将门,雄勇善谋。交趾太守苏定欲以法绳之,激起怨怒。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春二月,与妹征贰聚众起事,一举攻占交趾郡,九真、日南、合浦诸郡“蛮

  • 临高语

    我国海南省部分汉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分布于海南省北部一东起南渡江,西迄临高县的新盈港,南以琼山县的遵潭、澄迈县的白莲和儋县的南丰为界,北濒琼州海峡,包括临高全县和儋县、澄迈、

  • 戴辣

    契丹语,意“烧甲”。契丹族对“小春节”(十月十五日)的称谓。每年十月,契丹五京进奉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各1万副,至十五日,将其堆垛,契丹皇帝率臣僚望祭木叶山(相传族源神地),奠酒,用契丹字书状一纸,

  • 萨里川

    元代地名。又译撒里川、撒里怯儿、撒阿里客额儿。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上游西。蒙古国建立前,成吉思汗建哈老徒行宫于此。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在此先后大败乃蛮部、蔑儿乞部。

  • 得里

    契丹语称谓。为对一种地方机构的称呼。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是为宫卫下辖的一级组织。然仅辽太祖※弘义宫下有2:述垒北和述垒南,其它宫府不置。又,此语词还作一具体单位

  • 祭帕空

    德昂语音意合译,意为“祭寨神树”。德昂族祭祀活动之一。流行于云南澜沧等地。“帕空”,树名,德昂族奉之为“神树”。通常栽于村寨中心,四周以竹篱笆围成栅栏,防止牲畜进入。每年傣历三月十五日(夏历正月十五日

  • 克西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夏宋和议

    西夏建国初期与宋和议事件。西夏建国初期,为迫使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从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五年(1040—1042),景宗李元昊屡对宋作战,取得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3大战役的胜利,给宋朝以沉重打击。西夏

  • 龙熙

    东晋时焉耆王。又名泥流。焉耆王※龙会子。父为报祖龙安为龟兹王白山所辱之仇,举兵袭居龟兹后,受命归本国为王。东晋咸康元年(335),遭前凉将张植所攻,拒战于贲仑城,兵败。植进屯铁门(铁门关,今焉耆回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