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山派

白山派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又称“白山宗”、“白帽派”。17世纪初年起流行于新疆。始祖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穆罕墨德·伊敏(伊禅·卡兰)和卓。相传早年在新疆阿图什北面柯尔克孜族地区布教,徒众喜冠白帽,故称。宗教中心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为争夺徒众并扩大势力,与叶尔羌地区※“黑山派”长期角逐,彼此争斗。康熙二十一年(1682,一说1678、1680),阿帕克和卓在准噶尔部噶尔丹支持下,夺取喀什噶尔统治权后,大肆镇压黑山派教徒,迫其多次发动起义,使南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斗争几经反复,至清朝政府统一新疆后始趋平息。两派教义分歧不大,仅仪式略有差别。主张礼拜时默念经文,为新疆依禅派主要来源。

猜你喜欢

  • 纳木义语

    又称纳木兹语,四川部分地区自称纳木义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5千左右。纳木义语有方言差别

  • 大成

    北周宣帝宇文赟年号。579年,凡1年。

  • 强尔记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授予的学位名。又译作“巧尔气”。意为“经律论兼通者”。地位在※阿棱经巴”之上。如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有巧尔气的活佛,即因其精研三藏获此学位。他所建立的寺庙亦以其学位之名命名为“巧尔

  • 肃慎故地

    古肃慎族所居之地。约东临日本海,西近嫩江,南达牡丹江上游一带,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汉晋时的挹娄、南北朝至唐时的勿吉、靺鞨诸部,也大体居此。《新唐书·渤海传》所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其南

  • 吉尔杭阿

    ?—185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奇他拉氏。字雨山。由监生捐笔帖式。道光间,升主事、员外郎、郎中,充坐粮厅监督。咸丰四年(1854),由江苏布政使升巡抚。在上海出卖海关主权和租界行政权,并勾结英、法

  • 贸戎

    见“茅戎”(1344页)。

  • 巫州僚

    见“溆州蛮”(2285页)。

  • 天鼓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

  • 喇嘛什希

    ?—1647清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图美子。土谢图汗※奥巴从弟。天聪七年(1633),向后金朝贡。崇德元年(1636),封札萨克镇国公,世袭罔替。二年,随承政尼堪由朝鲜进征瓦尔喀,

  • 佗汗可汗

    见“伏图”(7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