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番汉合时掌中珠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一汉文双解通俗语汇集。西夏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成书于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木刻本,蝴蝶装,共37页,至少有两种版本传世。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其中记有“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于番(党项)、汉两族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书中每一词语皆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及其汉译文,右边以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以西夏字为汉字注音。词语共800余条,以事门分类,按天、地、人三才分为三大类,再各分上、中、下三小类,即天体(形)上、天相中、天变下、地体(形)上、地相中、地用下,人体(形)上、人相中、人事下。其中人事下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解读西夏语起了重要作用。1909年出土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今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198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原件的影件本。

猜你喜欢

  • 行朝

    指契丹游动的中央机构。有人以为,契丹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国家统治中枢常年不设在一地,而是靡无定所,逐水草而迁徙。这种以皇帝行宫为中心,包括诸宫卫、中央诸官署等组成的游动朝廷,称之为行朝。考古出土《常遵

  • 阿勒迪额儿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阿里替也儿、按迪也儿。13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也迪亦纳勒等遣亦里克帖木儿等使臣献白海青、白

  • 喷讷

    见“盆奴里国”(1706页)。

  • 大本曲

    白族民间曲艺。约产生于明代。是在白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时由一人说唱,一人以三弦伴奏,音乐随唱词变化。曲调有三腔九板十八调。演唱者加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活动,已

  • 博如

    赫哲族旧时帽子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桦皮帽。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尖顶大檐,与斗笠相似,上绘有各种花纹和云卷。夏季戴之既遮阳光,又能蔽雨。

  • 登利可汗

    见“伊然可汗”(810页)。

  • 渤海国志长编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甲戌年(1934),凡20卷。有千华山馆、1977年汉城太学社和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卷1与卷2为《总略》,卷1为元以前汉文献中渤海史料摘编

  • 汉堂官

    清代壮族土司统治区内管汉族的官员。由清政府直接委派。名为管理土司境内的汉族,实则监视和控制土官。地位虽在土官之下,但拥有重大案件的审决权。

  • 嗢娘改

    见“斡朗改”(2426页)。

  • 马兰羌卢水胡起义

    晋元康四年(294),匈奴人※郝散在山西上党(治今黎城南古城)起义,后入陕西渭北冯翊(今大荔西北)。六年(296),其弟郝度元率冯翊、北地郡马兰(今陕西旬邑)羌、卢水胡攻北地郡(治今陕西耀县东南)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