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渠侯官衙遗址
汉代内蒙古官衙遗址。俗称破城子。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南纳林、伊肯两河间的戈壁滩上。为汉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长官甲渠侯的官衙。遗址大部为砂砾掩没。往西300米,南北排列一字形烽燧和双重塞墙遗迹。1947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此进行发掘,在障坞内共掘出汉简6800余枚,实物800余件。木简多为当地屯戍文书,实物主要有弓箭、铁甲、铁农具、货币等。坞南有方形夯土台,为侯官了望哨所。
汉代内蒙古官衙遗址。俗称破城子。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南纳林、伊肯两河间的戈壁滩上。为汉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长官甲渠侯的官衙。遗址大部为砂砾掩没。往西300米,南北排列一字形烽燧和双重塞墙遗迹。1947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此进行发掘,在障坞内共掘出汉简6800余枚,实物800余件。木简多为当地屯戍文书,实物主要有弓箭、铁甲、铁农具、货币等。坞南有方形夯土台,为侯官了望哨所。
满语音译。“恩赐”的意思。涉及此词的清事记载,有的因词中有“食”字样,误解作食品,如说“赐克食几次”,实属叠用汉、满文的“赐赐”两字。若表达原语意,应作:蒙克食(恩赐)御膳若干品。
马麒统率之兵。清末,马麒由旗官升任副将衔循化营参将,为扩充势力,以循化营兵丁为骨干,大量招募循化、化隆两地的撒拉人当兵,因他曾任“甘边宁海镇守使”,故称其兵为“宁海军”。
郡名。东汉建安(196—220)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北魏废。隋大业(605—618)初,改鄯州置,治所在湟水县(今青海乐都县)。唐武德二年
书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杨迦怿、刘辅廷等撰。共4卷。计舆地、建置、祠祀、食货、文秩、武备、选举七志。土司、武功、里甲诸目载有羌人资料。
1587—1632后金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子。母富察氏。与德格类(太祖第十子)、莽古济格格同出。明万历四十年(1612),从太祖征乌拉部,克6城,多立战功。四十三年(1615
古羁縻州名。北宋属广南西路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为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母阿侬出生地。
?—1651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屡从征有功,升至梅勒章京。顺治元年(1644),恩诏授半个前程。继从豫亲王多铎镇压农民起义军,平定河南、江南,率本固山兵连破自潼关山上来攻和夜袭之义军,又在潼关击败
蒙古语音译,意为“官员”、“官吏”。为准噶尔参预最高政务的官员,相当于枢密大臣或宰相,辅佐台吉处理鄂拓克和昂吉上报的重大事务。《西域图志·准噶尔旧官制》载:“图什墨尔系准噶尔参决政事之臣,枢管政务之要
生肉干。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游猎鄂伦春人传统储藏备用食物。旧时他们以食兽肉为主,因狩猎生产不稳定,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打到野兽有肉吃,故在夏天将吃不完的狍、鹿、犴等兽肉晒成肉
十六国时期汉人冉氏所建政权。冉氏为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冉瞻、※冉闵父子为后赵石虎收为养子、养孙,遂从石姓。屡从征伐,多有战功,位高爵显。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后,闵持权擅专朝政,屡谋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