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城
地名。因瑷珲水而得名。位于黑龙江左岸,即“黑龙江左岸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在前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境。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黑龙江将军驻守。二十三年,将军移驻于黑龙江右岸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南老城)。因城袭瑷珲之旧,即黑龙江城古“亦名瑷珲”,故有两瑷珲城。
地名。因瑷珲水而得名。位于黑龙江左岸,即“黑龙江左岸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在前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境。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黑龙江将军驻守。二十三年,将军移驻于黑龙江右岸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南老城)。因城袭瑷珲之旧,即黑龙江城古“亦名瑷珲”,故有两瑷珲城。
东汉西域小国名。据《后汉书·西域传》载,有1千余户,3千多人,胜兵千余。其人皆披发,勇猛善战,以游牧为业,随畜逐水草,不知农田耕作。所居原为蒲类国地,以蒲类王得罪匈奴单于,匈奴强迫蒲类人远徙匈奴右部阿
书名。清那彦成撰。子容安辑。80卷。该书是作者任西宁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直隶总督、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时的奏疏汇编。奏议始于嘉庆四年(1799),止于道光十一年(1831)。书中对张格尔叛乱
见“药杀水”(1603页)。
详见“达垅万户”(733页)。
民国初年新疆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爱国斗争。1912年2月,居住在新疆于田县策勒村的俄国商人色依提,因仗势横行,任意敲榨勒索,强占水利,目无中国国法,激起当地群众义愤,被控入官,受拘押。获释后又于6月
蒙古编年史。音译《阿萨拉格齐·耐日图—音·图克》,亦名《从成吉思汗到乌哈噶图·妥欢贴睦尔的蒙古历史》。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贵族占巴(亦译善巴,又名阿萨拉格齐)著,故亦称《占巴书》或《善巴书》。成书于康
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水族称之为“借卯”。每逢水历十月(农历六月)择卯日举行。着盛装,备佳肴到“卯坡”祭祀祖先,预祝丰收。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男女青年对唱大歌,通宵达旦。以往从农历六月直到十二月皆过卯节
即“大对卢”(81页)。
古族名。又称※葛僚,唐代对仡佬族先民的称呼之一。僚,原作獠。宋代又有※佶僚、仡佬等称;元代有僚、土僚、仡佬、红仡僚。至明清两代又出现仡佬、革老、花仡佬、红仡佬、打牙仡佬、剪头仡佬、披袍
?—1866清朝将领。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伊尔根觉罗氏。道光五年(1825),由官学生挑补奉宸苑拜唐阿。十三年(1833),授苑副,升六品苑丞、员外郎等职。二十六年(1846),迁骁骑参领。后署奉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