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尔哈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见“虎尔哈部”(1385页)。
?—1759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博罗尼都、布那敦、布拉敦,布尔罕尼丁。号大和卓木。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长子。生于伊犁。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说1
?—185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湘林。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授兵部笔帖式。历擢礼部主事、郎中。道光三年(1823),任湖南永州知府,调长沙。历官山东兖沂曹道、甘肃兰州道、按察使、
见“察拉克”(2473页)。
辽代地名。一说即“鸭子河泺”。位于挞鲁河(即长春河,今吉林境内洮儿河)入鸭子河(今嫩江下游一段)处之大水泊,今名月亮泡。近人傅乐焕考曰:“鱼儿泺当今何地,不易确言。”“清曹廷燮以之拟鸭子河泺。”“如鸭
见“诺雷部”(1953页)。
见“壮大”(887页)。
史书名。元朝官修,脱脱等撰。凡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营卫志》、《国语解》等卷为正史中最具特色者。主要记载辽朝历史及其典章制度,也简述了北辽和西辽的史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因在包头西昆都仑河右岸,又称“昆都仑召”。蒙古语称“脑木巴彦思古楞图苏木”。雍正七年(1729)始建,乾隆帝赐此名。初仅为一座小庙,经20多年陆续修建,有殿宇、楼阁23座,平房60余
书名。元虞集撰,门人李本编。50卷。内《在朝稿》20卷,《应制稿》6卷,《归田稿》18卷,《方物稿》6卷。作者为元中期著名文士,历仕7朝,先后任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生平著述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