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

18世纪70年代中叶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高山族地区武装入侵事件。同治十年(1871) 12月,琉球船只于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船员登岸后被牡丹社高山族人所误杀。琉球当时为中国属地,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声称为其领有,借口保护“属民”,策划侵略中国台湾。十二年(1873),日本政府派外务卿副岛种臣等来华交涉。中国声称“二岛(台湾岛和琉球岛)俱我属土,属土之人自杀,裁次固在于我。”翌年五月,日本侵略军于琅登陆,大举向牡丹社一带进攻,遭到以阿禄父子为首的高山族人民的反抗。迫于敌人火力退入深山。日本侵略军为实现长期占领和不断扩张,在占领区内修桥筑路,并设立都督府。清廷得悉,派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福建布政使潘蔚为帮办,前往台湾部署军事,加强海防。日本侵略军后援不继,又遇恶性疟疾流行,经英国公使威妥玛出面“调停”,与清政府签订《中日台湾事件专约》,给日本政府银50万两,作为“抚恤”及在台湾修路、建屋等补偿。于同年十二月,被迫退兵。

猜你喜欢

  • 音同

    又译同音。西夏文字书。西夏党项人令��犬长、罗瑞灵长编著,后经学士兀罗文信、梁德养等多次修定。现存有两种版本。一种为西夏正德六年(1132)义长校勘。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

  • 落兀

    见“移剌成”(2065页)。

  • 帛衣头大兄

    高句骊国官号。在诸史所列高句骊国12级“大官”名号中,其仅见于《新唐书》,为第四等级,位于“太大使者”之下,※大使者”之上,并记其秉国政,三岁一易(称职者不拘年限);更代时有不服者则率兵相攻,其王闭宫

  • 李楷固

    唐代契丹部落首领。出自大贺氏族。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不堪受唐地方官员侵侮,怨营州都督赵文翙(一作赵翙)视契丹酋长如奴仆,对契丹灾馑不加赈给,随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

  • 秀容川

    位于今山西西北部云中山、句注山迤西,桑干河、汾河上游和黄河东岸一带。分南北两部:北秀容川为契胡尔朱氏所居,北魏时尔朱氏世为北秀容酋长,所居梁郡城当今朔县西北,一说尔朱氏所居秀容应在肆州(治今山西忻县西

  • 南燕

    十六国之一。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永康二年(397),后燕为北魏所败,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失守,国君慕容宝之叔丞相慕容德据守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年,率4万余户南徙都滑

  • 额埒河卫

    见“兀列河卫”(110页)、“兀里河卫”(110页)。

  • 宸垣识略

    书名。吴长元编著。16卷。该书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及名胜古迹,有八旗各佐领驻地、亲王以至贝子公侯府邸所在及逸闻掌故,对研究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光绪二年(1876)刻本及196

  • 虎拦哈达

    满语地名。又作呼兰哈达。“呼兰”汉译作“烟筒”;“哈达”汉译作“峰”、“崖”,合为“烟筒山”或“烟筒峰”。位于兴京(原赫图阿拉)西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清永陵对面。明正统三年(1438)

  • 阿哈达

    清朝武官。满洲镶蓝旗人。初任佐领。康熙十三年(1674),从征叛藩吴三桂,由陕西进军四川,至朝天关,同前锋统领穆占败石存礼军。十四年,败吴之茂、王屏藩等四路来犯之军。十七年(1678),论功授拜他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