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喀喇沙尔直隶厅改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辖新平(今尉犁)、轮台、婼羌(今若羌)3县。管领村庄130处、28驿站、8卡伦及南路旧土尔扈特、珠勒都斯中路和硕特4札萨克游牧地。隶阿克苏道管辖。辛亥革命后改为县。居民25000余人,有蒙古、维吾尔、回等各族。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农牧兼盛。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喀喇沙尔直隶厅改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辖新平(今尉犁)、轮台、婼羌(今若羌)3县。管领村庄130处、28驿站、8卡伦及南路旧土尔扈特、珠勒都斯中路和硕特4札萨克游牧地。隶阿克苏道管辖。辛亥革命后改为县。居民25000余人,有蒙古、维吾尔、回等各族。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农牧兼盛。
见“前赵”。(1741页)。
清代陵寝寺庙喇嘛。清制,在东陵隆福寺和西陵永福寺都设有包衣满洲喇嘛。如宫缺一样,缺出时由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包衣佐领下人挑补,亦可在陵上一般服役的包衣满洲人中选补。参与陵寝祭祀等活动。
即“汪芒氏”(1121页)。
唐对高丽的多次用兵。始于贞观十八年(644),经太宗、高宗两朝,前后持续凡25年。隋亡唐兴,唐高祖下诏与高丽“修好”,一度改变隋与高丽交恶20年的局面。及唐太宗继位,于贞观五年(631)派人前往高丽收
见“登闻鼓院”(2307页)。
蒙古语,意为“平民”、“下民”,亦作哈剌抽、合剌除。对汗和那颜阶级而言。指蒙古贵族属下的牧民。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时(约9世纪末),蒙古社会已有此称。是由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产生的社会阶层。
北宋与河湟吐蕃间的战争。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推行拓边政策,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决意先取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唃厮啰之孙)。熙宁五年(1072)七月,命秦州(今甘肃天水)
见“西夏文大藏经”(714页)。
地名。又称丁吉、丁吉牙、坦克伊宗。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结宗。1960年与康巴宗、金龙溪合并,改定结县。县政府驻江嘎。为农业区,手工业有地毯编织。乾隆(1736—1795
见“西夏文大藏经”(7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