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真

火真

1349—1409

明朝将领。全名火里火真。蒙古族。初为元朝将领。元末,驻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一带。元亡,北徙。洪武十四年(1381),率将校41人、部众177户投明朝,获厚赐,奉明太祖命居北平(今北京),封燕山中护卫千户。建文元年(1399),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攻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大败建文帝将耿丙文。从破大宁城(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名城)。四年(1402),因勇敢善战,深孚众望,积功升都督佥事,封同安侯。永乐(1403—1424)初,出镇宣府(今河北宣化),备御蒙古鬼力赤、阿鲁台。永乐七年(1409),因明使郭骥为本雅失里、阿鲁台所杀,被明成祖任命为右副将军,从大将军丘福征蒙古。丘福孤军轻进,与诸将劝止之,不听,全军覆没,同被擒杀。死后爵除,子孙世袭观海卫千户。

猜你喜欢

  • 金世宗实录

    书名。金夹谷清臣、党怀英等撰。卷数不详。主要记大定元年(1161)十月至大定二十九年(1189)世宗一朝有关史事。明昌四年(1193)八月成书。内容略见《金史·世宗纪》。

  • 元云南行省所辖军民屯田

    元统一全国后,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少数民族地区则兼有控扼之意。其在云南行省,先后置军民屯共达12处。中大理、金齿等处于至元十二年(1275)拘刷漏籍人户置民屯,二十六年(1289)

  • 依合瓦尼派

    阿剌伯语音译,意为“兄弟”。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清末民初,由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东乡族)为首的十大阿訇所提倡。主张凭经行教,称为遵经派。反对以往伊斯兰教各派中的汉化仪式和思想,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经堂教育

  • 乙浑

    ?—466北魏大臣。也作乙弗浑,鲜卑乙弗氏(后改乙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以车骑大将军、东郡公封为太原王。六年(465)五月,献文帝即位,乘帝年幼,矫诏杀尚书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

  • 竹王

    夜郎国首领。始见《华阳国志》。传说有一女子浣于豚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剖竹见一男儿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雄长于夷濮中。以竹为姓,称竹王。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汉武帝

  • 十二部问答歌

    布依族古歌。流传于贵州望谟、罗甸等地。由《起头歌》、《天地歌》、《山水歌》、《人姓歌》、《相请歌》、《月亮歌》、《想念歌》《送信歌》、《定情歌》、《逃难歌》、《告状歌》、《变身歌》12部构成,全部采用

  • 临江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东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升临江州府置。治拉哈苏苏(赫哲语“老屋”之意)。辖域南北430里,东西400里。东连绥远州,西越松花江,南临密山府,北接俄罗斯阿穆尔省之徐尔固镇。隋

  • 转运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嚷酩啰”。掌管钱谷征收、转运和仓库出纳。都转运司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使、8承旨、8都案、10案头。各边中转运司属下等司,分别设2或4正使,2、4或6承旨

  • 土默特高等学堂

    清内蒙古学校名。雍正二年(1724)土默特旗当局在归化城文庙西设立土默特旗官校,选收蒙古贵族子弟学习蒙、满、汉文,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学校之一。初仅有学生9名。不久改名为“启运书院”,学生增加到90人。

  • 德荫堂集

    书名。清阿克敦撰。全书14卷。成书于乾隆朝。内容多为有关清史的著述。惟卷13《初使准噶尔奏》,卷14《再使准噶尔奏》为作者于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三年(1738)先后两次往伊犁会见噶尔丹策零的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