潳山蛮
汉代对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又泛称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关系密切。分布在荆山,今湖北南漳一带。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雷迁等率领下举兵,后被汉武威将军刘尚所率万余汉军所破,族人7千余口被迁至江夏,后称※江夏蛮,宋时称沔中蛮。其后裔分别与汉、土家、苗等民族融合。
汉代对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又泛称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关系密切。分布在荆山,今湖北南漳一带。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雷迁等率领下举兵,后被汉武威将军刘尚所率万余汉军所破,族人7千余口被迁至江夏,后称※江夏蛮,宋时称沔中蛮。其后裔分别与汉、土家、苗等民族融合。
水族神祗人物。又作六铎公、略铎。相传为水书之创始人。因通晓汉文,将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五行相生相克、八卦六爻按水语编成水书。由于被恶神嫉恨陷害烧坏了右手和水书。用左手重新书写,成反字或倒字,故又称反书
见“忽母思部”(1489页)。
参见“色里克”(844页)。
汉代西域官名。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奉车都尉窦固破匈奴呼衍王于天山,取伊吾卢地(今新疆哈密县境),置宜禾都尉,掌管屯田事务。
见“耶律隆庆”(1320页)。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贝勒恭格喇布坦第四子。雍正元年(1723),袭固山贝子。附伯父额驸策棱旗,驻牧塔密尔。十年(1732),遭准噶尔兵
见“贺兰部”(1776页)。
1744—1807清代青海瞿昙寺高僧,第二世寺主。藏族。出生于凉州之纳洋。拜贡哇为师,于瞿昙寺学习《集类学》、《中论》、《般若》等。20岁依松巴堪钦受比丘戒。25岁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扎仓从师隆多喇嘛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博克图山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库图勒乌苏接车臣汗旗界,南至巴彦温都尔接本部左翼右旗界,北至得勒山接本部中后旗及中末次旗界。有佐领半个。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四十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