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名德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
见“讷殷部”(920页)。
朝鲜语音译。旧时朝鲜族男子所穿的长袍。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外出时,穿在※“则羔利”之上。斜襟,无钮扣,袖子宽大,衣长过膝。多为灰色或白色。穿时,将前襟交叠,以长布带在一旁打结即成。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期(
见“宇文泰”(897页)。
1862—1917近代教育家。字纶三,四川省成都人。回族。清末廪生,曾任黑龙江省木兰、巴彦等县知县。遂寓居齐齐哈尔。在木兰县任内,疏浚河道,兴农事,办学校,深得民心。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在齐齐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南34公里沙尔霍布村。海拔1180米。现有土墓15座,主要分布于谷地农田中,村内存4座。均为高1—3米、直径10—30米的大土墩。据1971年调查,原有墓约100座,后多于平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根敦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固山贝子,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清代内蒙古5路驿道之一。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内阁学士德珠负责建立。杀虎口因在西,称为西口。从北京至杀虎口930里设14站,从杀虎口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210里,除杀虎口内地所设1站外,
晋元康八年(298),在陕西马兰羌、卢水胡起义的影响下,汶山郡兴乐县(四川松潘北)黄石羌、北地卢水胡人成豚坚、安角、成明石等,因与广柔(四川汶山西南)、平康(松潘西南)、文降(汶江)、紫利羌有仇,遂与
即“貊”(17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