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湟中

湟中

县名。位于青海东部湟水中游,三面环绕西宁市,与平安、化隆、贵德、湟源、海晏、大通等县接界。明、清时属西宁卫、西宁府,民国时成立湟中县。历史悠久,有著名之“卡约文化”遗址及其他文物,古为羌人游牧地。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于其地设临羌县。晋及十六国时为吐谷浑所据。唐入吐蕃。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经此入藏。宋时曾在此设倚郭县伏羌堡。明初其地属土司管辖,并设茶马互市。万历十一年(1583)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命湟中藏族各部落在宗喀巴诞生地扩建塔尔寺。清为西宁县。1946年改置湟中县。明清后,该地藏族渐从游牧转为农耕,部落组织形式亦随之松弛,但以塔尔寺为中心保存藏族部落系统,故多按“塔尔寺六族”系统划分湟中地区藏族部落。

猜你喜欢

  • 格斯贵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寺庙的僧职名。亦作格思贵。管理寺庙、札仓庶务和杂务,有的还兼管教务和戒律,教授经典和督察喇嘛念经,手执法杖,对不守戒律规定的僧人予以责打。也负责处理僧众的一般纠纷,实际是寺庙的执法者。地位

  • 塔斯哈

    ?—1830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嘉庆五年(1800),由前锋补印务笔帖式。道光五年(1825),累官前锋参领。六年,随山东巡抚武隆阿赴福建,参与镇压彰化县民起事,继征讨新疆张格尔叛乱。

  • 正宗爱国报

    报刊名。光绪三十年(1904)北京回族学者丁宝臣创办。是回族最早创办的白话报纸。该报以反帝爱国、改良宗教、改良社会、宣传回汉各民族团结为宗旨。提倡白话文,抨击时弊。在京津及华北地区很有影响。辛亥革命后

  • 察罕脑儿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察罕脑儿”,蒙古语,意为“白海子”,在今沽源县北数里处。南接牛群头驿,北接李陵台驿。元代皇帝在此设有行宫,称“亨嘉

  • 元上都遗址

    俗称商都城。蒙古语称“兆奈曼苏默”(意为108庙)。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五一农场。初建于蒙古蒙哥汗六年(1256),名开平府城,为元世祖忽必烈藩府所在。与大都(今北京)并称“

  • 菊儿八速

    见“古儿别速”(441页)。

  • 永宁纳西等族反土司斗争

    见“永宁起义”(638页)。

  • 沙俄霸占伊犁

    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之一。清同治三年(1864),伊犁各族人民因不满清朝政府统治,举行起义,次年攻取惠远等城。沙皇政府乘伊犁局势混乱,于七年(1868),派兵进驻巴克图、博罗呼济尔和特克斯河上游,侵袭博尔

  • 夺罗果只

    契丹语。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应天皇太后※长宁宫。 “果只”,又译作“果直”,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有4※闸撒,名“牒耳葛太保果直”、“老昆令公果直

  • 马长寿

    1907—1971中国现代著名民族史学家、教育家。汉族,山西昔阳县人。幼丧父,靠母佣工为生,在其为矿工的舅父支持下读书。1929年秋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入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