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在湖南农民运动影响下,桑植成立农民协会后在泸溪等地亦相继建立。党中央派贺龙、周逸群等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展开游击活动。1929年春,建立湘鄂西苏维埃政权,解放鹤峰。5月解放桑植。以两县为湘鄂西革命中心。继在龙山、五峰、宣恩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燃起湘鄂西地区革命烽火,并与国民党独立十九师向子云旅展开激战,粉碎敌人多次围剿。同年8月,湖南军阀鲁涤平、何键以两万兵力进攻。9月,红军第二军转战鄂西,相继解放五峰、长阳。1930年5月,成立中共湘鄂西特委,红二军与红六军会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周逸群任书记兼军团政委,贺龙为司令员。北起潜江,南达洪湖,沿清江、澧水西至武陵山区,包括桑植、鹤峰、五峰、建始、龙山、宣恩、大庸、永顺、慈利诸县,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湘鄂西特委领导下与国民党及地主团防武装展开斗争。各族人民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在湘鄂边境崇山叠岭中坚持游击斗争,并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支援红军。1933年,在咸丰成立鄂川边区独立团,打土豪、分田地。1934年10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会师,在桑植、大庸、永顺、龙山等县深入土地革命,扩大武装,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湘鄂西革命活动中心由鹤峰转移到永顺一带。11月全歼国民党黔军五万余人。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许多土家族、苗族青年都参加了红军。

猜你喜欢

  • 学冈

    见“藏币”(2567页)。

  • 强佐巴

    见“商卓特巴”(2093页)。

  • 祐世隆

    844—877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又作世隆、酋龙。乌蛮,蒙氏。晟丰祐之子。大中十三年(859),父卒,袭王位。因其名“世”犯讳李世民,“隆”犯讳李隆基,又不堪安南经略使李琢对夷人之苛剥,与唐失和,遂自

  • 建昌罗罗斯宣慰司

    见“河东长官司”(1509页)。

  • 蕃和郡

    地名。西夏重镇之一。夏景宗元昊立国称帝前,于大庆元年(1036)升州郡,以肃州(今甘肃酒泉)为此郡,置宣化府。

  • 东川王

    高句骊国第十一世王忧位居的谥号。一作“东襄王”。忧位居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继位,齐王曹芳正始九年(2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拥戈

    云南西双版纳和澜沧等地哈尼族居屋称谓。类似※“干栏”,但较之简陋。竹木结构,以茅草或木板盖顶,上下两层。楼下用于饲养牲畜,存放薪柴,安置脚碓,楼上住人。宽敞,但通风、照明欠佳。一屋隔为两间,男女分住,

  •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

  • 齐齐尔里克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赛音诺颜部24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地方而得名。东界土谢图汗部,南临大漠,西与北接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蒙古中路。地兼耕牧,有矿产及盐池。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伦办

  • 好太王碑

    高句骊第十九世王(392—413年在位)墓碑名。王名谈德(《梁书》、《北史》作“安”),谥号全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亦简称“广开土王”。“太”,一作“大”。立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