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游方

游方

苗族婚俗。旧称摇马郎。不同地区名称各异,有会姑娘、跳月、跳场、跳花、坐月、坐寨等称。男女青年通过对歌自由选择佳偶的社交活动。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外婚制。最初尚存有野合或提供宿寨房等遗风。近代多在节日、农闲或赶场(集市贸易)等群众活动时进行。男女青年三五成群对歌,相互了解。选中意中人后,可在傍晚与朋友一起邀姑娘唱歌,一般极少单独会面。每遇专为青年们选择配偶的节日,如爬坡、※赶秋、吃平伙饭、※吃姊妹饭等,必进行。平时亦可在村边寨角、田埂、桥头、大树旁、楼脚下等地进行。有的族姓有规定的游方坡。双方建立感情后,交换信物,订立婚约。是苗族青年缔结婚姻的必经阶段。

猜你喜欢

  • 高南申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辅国大将军(兼将军)、玄菟州刺史兼押衙官、开国公。唐乾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759)春,奉使聘日,与日本出使渤海兼赴唐迎藤源河清使高元度及日判官内藏全成等同行。海中遇大

  • 木葫芦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男女幼儿和少年,自冬佩带青、红、黄木制葫芦三枚。木葫芦“如豆状,用彩丝为绶”。于夏历正月十四日夜半,

  • 马速忽

    即“马子英”(162页)。

  • 班第

    ①清代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一般诵经的僧人。也是上层僧职喇嘛的随从,被称为徒众。清政府对札萨克达喇嘛等僧职喇嘛所配随从班第有明确的数量规定。驻京喇嘛所带班第清政府按规定每人每月银8.5钱、米7.5斗。在寺

  • 旧土尔扈特部北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

  • 西纳喇嘛班觉仁钦

    明代青海塔尔寺西纳七世活佛。崇祯七年(1634),马南王(即马安邦)反叛,夺取西宁城,西纳活佛以兵收回西宁,献给明朝。以功赐灌顶国师僧职,并赐金印、诏书等,同时在西宁城关赐建大牌楼一座以彰其功。

  • 普贵

    五代末罗甸王。又作宇归。系汉牂牁“黑卢鹿”默部第五十四代首领。蜀汉时※济火后裔。宋太祖开宝(968—975)中,受诏谕归顺,仍赐王爵镇一方,世领罗甸(今贵州省南部罗甸县地区),为贵州彝族先民之一支。

  • 大学习巷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西大寺。寺址在西安新兴坊,今名大学习巷。据明嘉靖年间?(1522—1566)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中统四年(1263),名“清净寺”。永乐十一年(1413),由※郑和重修。寺

  • 虚连题

    匈奴单于的姓氏。见“挛鞮氏”(1922页)。

  • 观音奴

    ①元朝官员。字志能,唐兀人。迁居新州(今广东新兴)。泰定四年(1327)登进士第,官户部主事,后转知归德府。为官廉明刚断,判事如神。民有衔冤不直者,虽数十年前事,皆千里奔往投诉,立为剖决,旬日悉清。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