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温友松

温友松

1867—1925

民族工商业家。名仁椿,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自幼好学,从长兄温鹤汀读书。光绪十五年(1889)考取秀才,以教书为业。痛恨清朝官场腐败,接受新思想,与本地士绅创办开智学堂,并与来川日本人共同经营友邻火柴公司,试图以教育与实业救国。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会。同年,创办惠丰制革公司,投资经营川江轮船公司,打破外轮独霸川江局面。宣统二年(1910),又创办旭东丝厂,所产生丝曾获巴拿马万国赛会的特别奖。1911年以后历任重庆公断处长、重庆总商会副会长。创办重庆第一所商业学校。1914年又创办《商务时报》。颇著实效。辛亥革命爆发,说服驻防回族官兵发动“六营兵变”,加速重庆光复。积极支持“五四”运动。支持学生成立“川东学生救国团”和“川东学生联合会”;并与学生团体联合组成商学联合会,抵制日货,查处奸商,提倡国货。发动各商帮停止向日商武林洋行的货款(30万两银)。为振兴重庆工商业,作出一定贡献。

猜你喜欢

  • 东襄王

    即“东川王”(509页)。

  • 刀绳武

    1800—?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太和子。嘉庆七年(1802),父卒,嗣职,时年2岁,清廷命其叔刀太康为代行宣慰使职务。八年至十三年(1803—180

  • 门珞械斗

    清代西藏门巴、珞巴两族发生的三次械斗。位于西藏东南的※墨脱(白马岗)原为珞巴族的聚居地。18世纪中叶门巴族先后从不丹的布南卡、桑拉一带东迁于此定居。起初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后门巴人大量迁入,出

  • 奕訢

    1832—1898清末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乐道主人,又号鉴园。宣宗※旻宁第六子,少时勤敏,道光帝欲以为皇储,临终时亲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直逼北京。署领侍卫内大臣巡防

  • 哈玛尔岱青

    ?—171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博讬果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三十四年(1695),随清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奉命侦察。三十五年,随前锋侍卫阿南达至汗阿

  • 象泉河

    河名。藏语称“朗钦藏布”,意为“象嘴河”。又作狼楚河、萨季里日河。在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发源于冈底斯山南麓,玛旁雍错(即玛法木错)以东,西流出国境称萨特累季河,经印度、巴基斯坦入印度洋。河长309

  • 突厥语音译,意为“村镇”、“城堡”。旧时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基层行政单位。由同一地区的若干个村庄组成,并以一个较大村落为中心,管理附近的几个小村庄,相当于今乡一级行政区划单位,沿用至今

  • 斡脱所

    见“斡脱”(2424页)。

  • 备马

    壮语音译。亦称“总方”。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官家奴的头目。通常自※“郎包”(家奴)中提升。职责为:替土官送信、催派夫役、统管家丁等。其人身仍属土官所有,除受田耕作,收获归己外,亦奉命传讯或捕捉人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札布噶河源。东至烘乌,接本部右翼后旗界;西至膏林塔拉,接本部中后旗界;南至莫霍尔噶顺,接军台及本部右翼右后旗界;北至哈喇乌苏,接本部中左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