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渤海国记

渤海国记

①书名。一作《渤海记》,已佚。唐张建章(字会主,汉族,806—866)著。凡3卷。成书于大和九年(835)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记有此书。元末书尚存。书中所记,皆为作者大和七年至九年出使渤海之见闻,涉及渤海国风俗、宫殿、品官等。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唐书·渤海传》较《旧唐书·渤海传》多出之诸王谥号、行政建置、军政官制、物产,皆取于是书。 ②书名。黄维翰(江西崇仁县人,?—1931)著。作者久仕东北,曾任呼兰、龙江两府知府,著有《呼兰府志》和《黑水先民传》,此为晚年之作,书稿初成其人即殁。鲍奉宽为之整理,断者续之,阙者补之。经王晋卿审定,金毓黻校正,于1935年由辽海书社刊行。现尚有1968年台北广文书局和1977年文海出版社本。全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内分国统、种族、礼俗,中篇包括地理、职官、人物、物产,下篇有朝贡中国、交聘日本、比邻新罗、移国契丹、遗民、杂识、年表等。该书价值,取材比此前所出之《渤海国志》丰富。除汉文献外,尚酌采日本、朝鲜一些古籍中的渤海记事;对诸书中同一记事之差异,多数用注文作了校勘;还首先考出渤海国在末王大諲譔前,尚有大玮瑎一王;对史载渤海中央机构、职官和军事制度,比《渤海国志》作了更详的类比。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渤海史中某些问题认识模糊,有的考证欠确。

猜你喜欢

  • 胡尔沁

    蒙古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胡尔”即胡琴,或称四胡。因其说唱时用以伴奏,故称。东部蒙古盛行,亦是此派的摇篮。民间艺人经长期演唱,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板腔体音乐,有固定的说唱音乐程序。曲调有

  • 朗衮扎布

    ?—约176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一等台吉※喇布坦子。初以协理台吉从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及哈萨克,以功授一等台吉,赐孔雀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与

  • 彝语音译。意为被抢来或买来的汉族人。系辱蔑之词。解放前,在四川凉山金阳等彝族地区的一种奴隶。等级地位同于※呷西,没有任何自由,可被主子随意买卖或屠杀,隶属于※节伙、※布尔杂补等。民主改革后,等级制度被

  • 康王

    渤海国第六世王大嵩璘的谥号。嵩璘于唐元和四年(809)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嵩璘”(90页)。

  • ??

    独木舟名。原俗称威乎、威弧、威忽等,此为近代文献记载中所造的形声结构的会意词。我国东北赫哲诸民族滨水各部落使用的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制法:截取粗直树干,中凿空而成。长可2丈,宽或容膝。头尖尾锐、形同一

  • 延嗣宁国

    西夏毅宗李谅祚年号。1049年,凡一年。

  • 叉叉房

    水族古老住房。一种井式草房。多用树桩、木柱筑成方形。顶上覆以杉木皮或茅草。今多用作牛棚、猪圈。与此相类之木皮房,水语称“昂牙刚”。在房之四周用杉木皮围上而成。今多不见使用。

  • 百灵庙暴动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在百灵庙举行的武装起义。1936年2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保安队千余官兵由云继先、朱实夫率领举行武装暴动。反对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策划组织伪“

  • 鄂齐尔图汗

    (?—1677或1676、1680)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号车臣,故又称鄂齐尔图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拜巴噶斯长子。清崇德五年(1640)嗣位。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同为四卫拉特“共主”,被

  • 阿斯

    契丹语,又译作“阿思”、“阿厮”。《辽史·国语解》:“阿斯,宽大也。”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道宗※太和宫契丹语称“阿思斡鲁朵”。 ②宫卫下※石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