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教
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种称谓。亦称“清真教门”。元代杭州建有真教寺,关鉴著泉州《清净寺碑记》,始有“真教”、“清净”之称。为元末、明初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的由来。此称主要在回族及部分东乡、保安、撒拉族中流行。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在介绍伊斯兰教教义的汉文典籍中,常用“真主止一”、“真主独一”、“至清至真”、“清净无染”等语,解释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教旨。
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种称谓。亦称“清真教门”。元代杭州建有真教寺,关鉴著泉州《清净寺碑记》,始有“真教”、“清净”之称。为元末、明初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的由来。此称主要在回族及部分东乡、保安、撒拉族中流行。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在介绍伊斯兰教教义的汉文典籍中,常用“真主止一”、“真主独一”、“至清至真”、“清净无染”等语,解释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教旨。
古地名。故址为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10余华里处之大民屯古城(一作梅里斯)。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乃颜联络东路诸王哈丹等发动叛乱,次年,元将玉速帖木儿进军追讨至此。
①明代史籍对台湾称谓之一。《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澎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地多深山大湖,聚落星散,无君长”。明代东番即泛指名湾。 ②山名。位于今台湾西北部基隆港口外,形似鸡笼,故名。清
见“阿古柏”(1202页)。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都老”亦称“布老”、“布求”。壮语音译,意为“寨老”、“乡老”。在多数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无定额,每个村寨少者1人,多者3—5人。广西上思县三科村等地,都老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平时与
明代哈尼族土司。隶临安府思陀长官司。今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其地有左能山,故名。明洪武(1368—1398)中,哈尼人吴蚌颇率众开辟荒地,众推为长,后调御安南有功,以所开辟地为一甸,授副长官司
参见“初云”(1172页)。
见“合不勒罕”(835页)。
又称“阿洪”。怒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传说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部落酋长,曾是怒江东岸和西岸各村寨怒族公认的领袖。在历史上曾领导怒族群众多次击败“摆夷”(傣族)的入扰。其英勇事绩至今在怒族中仍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册封一些被其统治的民族头人的称谓。解放前傣族封建领主把受其统治的哈尼、布朗、拉祜等民族的地域划分为12个单位,称“火圈”(每个“火圈”包括几个或十数个自然村)。每
参见“旱摆夷”(10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