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浪速话

浪速话

我国景颇族浪速支系说的一种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陇川、瑞丽、梁河等县,使用人口约3500人。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以潞西县三台山区允欠话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22个。塞音、塞擦音分送气、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舌叶两套。有唇齿音。有腭化辅音6个,由双唇部位和舌根部位的辅音组成。无复辅音。有单元音18个,分普通元音7个,紧元音6个,鼻化元音3个,紧鼻化元音2个。有复元音8个,均为前响型,由主要元音和i、u韵尾构成。有m、n、、p、t、k、7个节尾辅音。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有较丰富的前弱化音节。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量词较丰富,数词、量词都不单独作句子成分,结合使用时次序为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单数人称代词有领格形式,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示。指示代词分近指、远指和更远指,后两类都有高指、低指和平指的区别。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体、态、式、人称、数等语法范畴。体有一般体、即行体、将行体、已行体4种,用在动词后加语尾助词表达。态有自动和使动,用辅音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元音松紧交替和在动词前加虚化动词等手段表达。式有陈述、祈使、请求、疑问等4种,不同的人称和数,往往用不同的语尾助词表达。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指明主语、宾语、定语等多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词后,带结构助词的形容词可在中心词前。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词汇由单音节或以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一般以联合、修饰、主谓、支配、补充等方式构成。派生词有前加、中加、后加3种成分,但也并不十分能产。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景颇语和汉语,也有一定数量傣语和缅甸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无诸

    战国末闽越王。秦始皇统一后,被废为君长,其地归闽中郡管辖。秦末各路诸侯叛秦,率闽越兵投奔鄱阳令吴芮,佐楚贵族项羽、项籍灭秦,但项羽、项籍“废而不立”。后附刘邦击项籍,因佐汉有功,汉高祖五年(前202)

  • 北平蒙藏学校

    简称蒙藏学校,亦称蒙藏学堂。1913年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在清代咸安宫三学及理藩部蒙古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培养训练蒙、藏等民族人员的学校,先后隶属于蒙藏院和蒙藏委员会。校址在北京

  • 十五善射处

    清代衙署名。清制:满洲八旗各选善射者15名组成一个御用的特技组织,称“十五善射”。旧例,多从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侍卫官员中挑选,兵丁难于入选。乾隆三十九年(1774),改从八旗兵丁、※拜唐阿、※闲散宗

  • 打拉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铁砍刀。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多由相邻地区传入,部分自行加工。刀长约50厘米,宽约8厘米。用长方形木板刻出凹槽,每隔约2厘米绕数道细铁(铜)丝,即为刀

  • 侯尼支

    勿吉官员。勿吉族。北魏太和九年(485),奉命使魏朝献。是为见于史载勿吉通魏的第二位使臣。

  • 回回国子学

    元朝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的学校。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于大都(今北京)。收官吏、富人子弟入学受教。延祐元年(1314)更名“回回国子监”,设监官,授学士之职,教亦思替非文字。生员学成后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伊犁

    新疆地区名。西部蒙古语“光明显达”之意。清康熙时为准噶尔部会宗地。清平准部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驻此,治惠远城(遗址在今新疆霍城县南,伊犁河北岸)。同治十年(1871),被沙俄侵占。光绪八年(1882

  • 泊汋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泊汋,音近今辽宁省境蒲石河之“蒲石”。故址有二说:一说在今蒲石河入鸭绿江处(今宽甸县境);一说其与泊汋口非一地,应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将薛万彻率军自山

  • 傉萨

    高句骊国官号。一作“褥萨”。为高句骊王国下辖大城的最高长官(据《北史》、《隋书》,高句骊族凡5部,每部设“褥萨”一),比唐都督府之都督。新旧唐书《高丽传》中有“北部傉萨高延寿”、“南部傉萨高惠贞”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