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水起义
战国时期赤狄的反魏起义。周定王十三至十四年(前594—前593),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并入晋,充当晋国的农奴和军卒。春秋末至战国初,赤狄不堪役使,不断起来反抗晋、魏的统治。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赤狄遗民利用魏国被楚、赵打败之机,在浍水(今山西曲沃至翼城以南)起义反魏,大败魏军,不久被魏军镇压。
战国时期赤狄的反魏起义。周定王十三至十四年(前594—前593),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并入晋,充当晋国的农奴和军卒。春秋末至战国初,赤狄不堪役使,不断起来反抗晋、魏的统治。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赤狄遗民利用魏国被楚、赵打败之机,在浍水(今山西曲沃至翼城以南)起义反魏,大败魏军,不久被魏军镇压。
即“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
朝廷赏赐给皇族、勋臣和寺观的土地。历朝多有之,辽、金相沿,元代极盛,赏赐之滥,数量之多,远非前朝所比。有时一次赐田5千顷。其田主要取自亡宋的官田和宋室皇亲的私田、断没豪门的田业、勒买入官的民田。受赐者
书名。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六世达赖喇嘛所著诗歌集。木刻本,封面题为《仓央嘉措诗歌》。20世纪30年代已用藏、汉、英3种文字对照出版。另有藏文手抄本360余首,与拉萨木刻版本相同者约50余首。汉文译
渤海国宗王。康王※大嵩璘侄。唐贞元十四年(798),嵩璘差其朝唐,唐授为左骁卫中郎将,旋还归渤海。
独龙语音译,意为“年节”。云南贡山独龙族人一年中唯一的节日。安排在冬腊月,无固定日期,由每个家族或村寨自由选择吉日,节期三五天不等。举行庆祝仪式之日,必须通知邻近村寨派人前来祝贺。当天,大家都穿上新衣
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
见“夜落隔归化”(1497页)。
碑名。原碑在云南丽江(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的石鼓。清嘉庆八年(1803)九月,云贵总督觉罗琅玕立。碑高122厘米,宽60厘米,碑额四字,篆文;碑文12行,右行,正书。内容记述云南省丽江府维西厅(今
渤海舞名。又作踏鎚、踏追。渤海人岁时聚会所跳的一种亦歌亦舞的大型群舞。宋王曾使契丹途经柳河馆(故址在今河北省承德市西北伊逊河西岸红旗屯附近),亲见被辽迁居其地的渤海人作是舞。据《王沂公行程录》记,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