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泰宁卫

泰宁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兀良哈三卫之一。自称罔留(往流)。其首领为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初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洮儿河流域。洪武二十一年(1388),故元辽王阿扎失里等率部降明。二十二年,始设卫,以阿扎失里为指挥使、会宁王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领本部人马,隶大宁都司。该卫因元代泰宁路得名。永乐二年(1404),命忽喇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卫事。次年,命阿散为都指挥佥事,掌卫事。不久,该卫首领升职为都督,分左右都督。七年(1409),转隶奴儿干都司。正统(1436—1449)间,在瓦剌驱使下,逐渐南下,分布于锦州、义州,历广宁(北镇)至辽河一带。嘉靖(1522—1566)中,察哈尔部东迁于辽,遂被残破,其地被内喀尔喀五部速把亥、炒花等占据,部众被并。该部除从事畜牧业外,也有较多的农业。《卢龙塞略》载其世系,见下页表。

猜你喜欢

  • 果下马

    名马名。因身高只3尺许,骑之可于果树下行走得名。居今朝鲜半岛江原道一带的族、建国于鸭绿江流域的高句骊,汉魏时盛产此马。相传为高句骊始祖朱蒙所乘之马种。因体小,骑之便于登山,故当时常被当

  • 当先别乞失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

  • 靬果

    藏语音译,意为藏靴。藏族长统靴鞋的统称。因地区不同略有差异,有皮制或氆氇(羊毛织品)制的;卫藏地区是用黑氆氇缝制长筒,帮面和靴腰镶彩色横条和红色毛布,加以缝纳的厚底靴;拉萨市区、昌都及四川西部是以黑色

  • 乌延氏

    金代女真姓氏之一。参见“乌延部”(334页)。

  • 脱花帖木儿

    ?—1353伊儿汗国第十三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一说为※铁木哥斡赤斤或※术赤后裔。初驻祃拶答而。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次年,被呼罗珊

  • 孜仲达尔罕尼玛嘉木参

    见“尼玛嘉木参”(666页)。

  • 乌里雅苏台卡伦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军进军西北过程中陆续建立,至乾隆二十年(1755),固定的台站已有:索果克、味和尔、嘎鲁图、乌兢、勒达盖图、乌尔鲁、昌吉斯台、那林楚布里克、库兰阿吉

  • 蔡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名。系噶举派之一支。源出达布派。创派人为喇嘛祥(1123—1193),因在蔡地方建蔡公塘寺,故又名祥蔡巴。其人早期依达布拉结弟冈波巴学法,传“俱生和合大手印”,以此立派传法,谓之蔡巴噶举。

  • 西藏日记

    书名。清果亲王允礼撰。上下两卷。雍正八年(1730),准噶尔侵扰西藏,移达赖喇嘛于泰宁。十二年(1734),准噶尔请和,清廷命作者往泰宁,办理达赖喇嘛返藏事。此书即其以游记体裁逐日所记往返途中亲见之事

  • 啜米部

    见“处和部”(5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