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波路

波路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洛阳伽蓝记》作钵卢勒,《高僧传·智盌传》波崙。《大唐西域记》钵露罗。《新唐书》大勃律、布露。清《西域图志》博洛尔。即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当地居民属藏族,操藏语。号称小西藏。唐代,役属吐蕃,万岁通天(696)至开元(713—741)年间三次遣使朝唐。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首领沙瑚沙默特率属内附。

猜你喜欢

  • 朝野佥载

    笔记。亦名《佥载》。唐张撰。字文成,深州陆译(今河北深县)人。原30卷(一作20卷)今本6卷。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有的为《新唐书》、《资治通鉴》引用。其中亦

  • 我托汉卜只剌台吉

    见“博迪达喇”(2153页)。

  • 觉罗伊桑阿

    蒙古名医。精通正骨。乾隆(1736—1795)中,以正骨起家,至钜富。被选隶上驷院。门徒甚众,其授徒法与众颇异,将笔管削为数段,令徒众包以纸,用手摩挲,使其节节皆结合,如未断,依法接骨,皆奏效。曾屡为

  • 熙春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地名哈喇布拉克,俗称城盘子。由绿营汉军都司驻扎。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后城毁。遗址在今新疆伊宁市西北10里处。

  • 公廨

    又称“社寮”。明清时台湾高山族村社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类似内地之村公所。“番社”土官、土目、通事常在此议事和裁决社内各种纠纷,遇有重要事务,则传集社众在此商议,故《东番记》载:“议事必于公廨”。村社

  • 头项

    西夏党项军事单位。各首领所将之种落兵为1溜,8溜为1头项。

  • 窟突始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小儿锦

    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原名“小经”或“消经”。前者是与《古兰经》等“大经”相对而言;后者是将经文加以消化之意。基本上是汉语拼音,杂有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间或有个别汉字。在部分回民、特别是在

  •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清代派驻新疆军政长官。简称伊犁将军。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置。统辖新疆天山南北路驻防官兵及旧土尔扈特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西、南、北四路盟,和硕特蒙古巴图(启)色特启勒图盟各旗兵马,并负责同邻国交涉。

  • 黑风峒

    地名。瑶族聚居地。在今湖南桂东县境西南,地处湘、赣边界。南宋嘉定朝时(1208—1244),当地先后爆发了以瑶族首领罗世传和李元励领导的瑶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