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木胡索特
?—1930
清末民初新疆哈密王。维吾尔族。光绪七年(1881)袭爵,为第八代维吾尔王。在领地内实行残暴农奴制度,残酷压迫剥削农民,引起人民不断反抗。三十三年(1907),与阿克苏道尹杨增新、巴里坤道台易盛福联合镇压札加甫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但也被迫将农民对王府服役的天数由每月7天减为3天。1912年冬至1913年春,协助杨增新“招抚”了铁木耳领导的起义队伍。不久又撕毁协议,向起义者报复。1930年病死。
清末民初新疆哈密王。维吾尔族。光绪七年(1881)袭爵,为第八代维吾尔王。在领地内实行残暴农奴制度,残酷压迫剥削农民,引起人民不断反抗。三十三年(1907),与阿克苏道尹杨增新、巴里坤道台易盛福联合镇压札加甫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但也被迫将农民对王府服役的天数由每月7天减为3天。1912年冬至1913年春,协助杨增新“招抚”了铁木耳领导的起义队伍。不久又撕毁协议,向起义者报复。1930年病死。
契丹族祭祀仪式。为该族之大礼。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胡剌可汗时制定。契丹“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喇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
僚人的一支。唐宋时南平地区僚人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又称板楯七姓蛮、※渝州蛮。相传为※賨民(或板楯蛮)之后裔。分布在今四川巴县东南,南川一带。有部众4千余户。南朝陈祯明年间(587—589),渠帅宁猛
即“烘和图池”(1927页)。
见“敌烈部”(1882页)。
见“锁南嘉措”(2233页)。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便于征调赋役,在甘肃河州(今临夏)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聚集区推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洪武(1368—1398)中期,河州已设有45个里,其中东乡有12个里。后因人丁消亡、迁徙、流散
金代女真语,汉意为“釜”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
见“迦坚茶寒殿”(1551页)。
明代蒙古女贵族。又译栖栖克、彻彻克,《蒙古黄金史纲》等作阿勒坦妣吉。瓦刺太师※也先女。初,祖父脱欢及父与岱总汗脱脱不花、济农阿噶巴尔济兄弟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的阿鲁台和阿岱汗,双方联姻,遂被嫁与
即“恒滚河”(17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