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朗
羌族舞蹈名。羌语音译,亦称羌族锅庄。内容广泛,又分为举办丧事时跳的“忧事沙朗”和节日喜庆时跳的“喜庆沙朗”。两者的音乐和舞蹈,从内容到气氛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喜庆沙朗,舞蹈时一般均着盛装,男女各成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领舞,载歌载舞,一唱一答,在欢舞中男女两行互相交换位置,造成热烈欢乐的气氛。约10分钟之后,一阙才终,第二阙又起,此后的歌声舞兴格外热烈。参加男女可多至数十人,常常伴以喝咂酒,边喝边舞边唱,以致通宵达旦不散。
羌族舞蹈名。羌语音译,亦称羌族锅庄。内容广泛,又分为举办丧事时跳的“忧事沙朗”和节日喜庆时跳的“喜庆沙朗”。两者的音乐和舞蹈,从内容到气氛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喜庆沙朗,舞蹈时一般均着盛装,男女各成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领舞,载歌载舞,一唱一答,在欢舞中男女两行互相交换位置,造成热烈欢乐的气氛。约10分钟之后,一阙才终,第二阙又起,此后的歌声舞兴格外热烈。参加男女可多至数十人,常常伴以喝咂酒,边喝边舞边唱,以致通宵达旦不散。
参见“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二世”(312页)。
藏传佛教寺庙。藏语“布达拉”音译。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狮子沟北坡。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为庆祝弘历60寿辰、皇太后钮祜禄氏80寿辰而建。占地22万平方米,规模为承德外八庙之冠。全寺分3部分。前部
?—176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和硕亲王※善巴孙,达什敦多布次子。雍正十一年(1733),袭札萨克和硕亲王。乾隆十六年(1751),授所部副将军,寻授副盟长。十七年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即“爱马克”(1897页)。
见“仓央嘉措”(321页)。
见“速把亥”(1840页)。
见“宇文邕”(898页)。
傈僳语音译,或称“茈扒时”,意为“麻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麻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种麻和织麻布,故名。麻氏族成员把“麻”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标志。
清代新疆喀喇沙尔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喀喇沙尔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衙署有章京3员、笔帖式3员、委笔帖式11员、贴写通事10员,管理印房、粮饷、回务、台卡诸事。别有绿营守备1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