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沈阳南清真寺

沈阳南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辽宁省沈阳市西关。简称南寺。是沈阳以至东北地区规模甚大、历史最久远的一座寺院。后金太宗崇德元年(1636),由太监铁奎创建。康熙年间(1662—1722)扩建,初具规模。至民国年间,多次增修。1937年还修建了女礼拜寺殿。占地9300余平方米。布置整齐,分内外院,乃中国古典殿宇式的套院。中心为礼拜殿(俗称大殿),占地1500平方米,殿为五间勾连搭带卷棚及六角形三层楼的后窑殿1所。上为望月楼,其形制甚为少见,是一纯地方色彩的民族形式的大神牌风格。殿内外,有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霍安荣、赵铭周等手书的阿文匾额数方。栅栏门为中国宫庭样式,出自名匠之手。门两侧双峰花脊圆月便门,墙上磨砖对缝,琉璃瓦镶嵌,门上浮雕花纹,彩画绚丽。辽宁省和沈阳市伊斯兰教协会均设于此。

猜你喜欢

  • 准噶尔汗国史

    书名。(前苏联)兹拉特金著。196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导言和正文两部分。导言介绍和评述俄国和西方学者在准噶尔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扼要介绍了汉文、蒙文、俄文等的准噶尔史料。正文分6章:“十五

  • 马五

    见“耶律马五”(1307页)。

  • 崖葬

    葬式之一。将死者置于崖壁或崖穴安葬。主要分布于川、黔、湘、鄂、桂、滇、粤、闽、台、浙、皖、赣、陕等省区。其年代上限可能至夏朝,下限一般至明、清。贵州部分苗族地区和台湾省某些高山族群体中至今仍有此葬俗。

  • 阿贵山洞壁题记

    契丹、汉、蒙、藏文墨书题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乌兰哈达乡四家子屯西北阿贵山腰距地面约40米处,洞宽6米,径深12米。洞内外壁上题记共21处,有4种文字,其中汉文最清晰,有“乾统七年(1107)五月”、

  • 蕴端

    清宗室。初名岳端,字正子,号红兰主人。满族。爱新觉罗氏。安亲王岳乐之子。封贝子。以诗著名,撰有《玉池生稿》。

  • 乌苏卫

    见“兀失卫”(108页)。

  • 柔玄镇

    见“六镇”(382页)。

  • 阔?

    西夏党项人对汉人的称谓之一。西夏语第一字“布”意,第二字“衣”意。两字当为“穿布衣服的人”,以区别“衣皮毛、事畜牧”的党项人。

  • 宜州土兵暴动

    北宋僚人(今壮族)兵丁武装起义。景德四年(1007),宜州(治今广西宜山县)知州刘永规强役土丁伐木以修建官所,土丁不胜其任,屡遭鞭挞,激起武装暴动。在陈进指挥下,打回宜州城,击毙刘永规,推举卢成钧为“

  • 司州

    古州名。①汉之司隶校尉部通称为司州。晋武帝(265—290年在位)始置州,治所在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领三郡。州境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部分地区。怀帝永嘉(307—313)后废。②北魏天兴(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