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老挝、柬埔赛、越南、孟加拉等国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13亿左右。包括近200种语言。这个语系通常分为:(1)汉语;(2)壮侗语族;(3)苗瑶语族;(4)藏缅语族4部分。在中国境内,汉语通常分北方、吴、湘、客家、赣、粤、闽南、闽北8大方言。苗瑶语族通常分苗、瑶两个语支。壮侗语族通常分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藏缅语族通常分藏、景颇、彝、羌、缅5个语支。语音特点是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声调有区别词汇意义的作用,有部分语言有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汉语、壮侗语、苗瑶语声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藏缅语族语言声调的产生晚于其他3个语族。有复辅音,但分布不平衡,有不少语言已经消失。存在复辅音的语言里复辅音有二合的,也有三合的,不同支系语言复辅音结合的规律有一定差别。元音有长短、松紧、鼻化非鼻化、卷舌非卷舌等特点。长短元音以带韵尾的主要元音分长短为主要特征,也有单元音分长短的现象。松紧元音主要分布在藏缅语族部分语言里,其来源往往与塞音韵尾的消失和声母部分清浊消失有关。复元音有二合和三合的两类,二合的又分前响和后响两类。不同支系的语言复元音的构成和多少有很大差别。辅音韵尾一般有-p、-t、-k和-m、-n、-η,部分藏缅语中还有-r、-l、-s,少数语言还有复辅音韵尾。辅音的韵尾呈简化和脱落趋势,部分语言的韵尾已完全脱落,韵尾脱落的先后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支系语言或方言韵尾脱落大体一致。音节结构最多有8个音素组成,最少是一个音素。语法特点是形态分布不平衡,多数语言语法意义主要靠虚词和词序,因此,划分词类的标准也是靠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词的结合规则。藏缅语族语言中的形态相对来说比其他3个语族要丰富,有不少语言保留了复杂的粘着形态和屈折形态。动词的人称、数、时态、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均用形态表达。不同类型的形态手段从多到少有一个明显的历史演变过程。重叠是汉藏语系各语言共有的形态手段,其差别不是有无,而是多少。重叠的意义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量的增加。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之一,除藏缅语族量词发展不平衡外,其他3个语族量词都很丰富,作用较大。词汇特点是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体。藏缅语族中部分语言有丰富的带词头词尾的多音节词。复合词一般有并列、限制、支配、主谓等结构形式,其中以限制为最能产。有一定数量四音联绵词和象声词。非汉语的少数民族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建昌宣慰司

    见“河东长官司”(1509页)。

  • 厂汉卜罗

    ?—1913清末民初内蒙古昭乌达盟杭锦旗※“独贵龙”运动的组织者。蒙古族。为反抗军阀官僚、大地主、大旅蒙商号掠夺蒙古人民的土地牧场和牲畜财物,于1912年与札萨克旗“独贵龙”运动的首领旺丹尼玛共同领导

  • 巴尔克事件

    清末四川凉山彝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分子的斗争。光绪三十四年(1908),英国传教士巴尔克未经许可,擅自携武装随从由西昌(一说由马边)经交脚(昭觉)进入美姑牛牛坝,勘测山川,绘制地图,窥探地下资源,并枪杀

  • 林西县

    县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西北。原为昭乌达盟巴林左、右2翼旗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土地放垦,外来垦户日多,析置此县,属直隶赤峰州。民国时属热河道,现属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 古贲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作喀本河卫,并说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北340里有喀本河流域。

  • 卡日其卡

    即“卡什刻”(545页)。

  • 阗池

    西域古湖名。见《汉书·陈汤传》。《大唐西域记》作大清池,或名咸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清池,因其对凌山不冻故又名热海,但其水未必温。元《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思宽。《大明一统志》:夷称亦息渴儿(突厥

  • 迎辉馆

    馆舍名。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与宋修好,于宋景德四年(1007)为迎接宋使而在夏州(今属陕西靖边)设馆。见“承恩馆”(1560页)。

  • 五原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之一。即1940年3月傅作义部队与河套人民收复失地打击日寇的一次战役。1937年日军侵占绥远、包头等地,五原诸地沦于敌手。1940年,傅作义整训补充部队,发动群众,决定收复五原(位于

  • 乌兰乌苏之战

    准噶尔部噶尔丹与侄策妄阿拉布坦间的一次战役。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为独揽准部政权,于和卜屯(科布多)杀僧格次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复潜命人谋害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被迫率僧格旧臣7人,杜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