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制

汉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汉人、渤海人民事制度的称呼。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沿袭汉官官名,依汉官执掌行之,“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猜你喜欢

  • 图帖睦尔

    1304—1332元朝皇帝。又译图帖穆尔、脱帖木儿。蒙古语尊称札牙笃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武宗※海山次子,明宗和世㻋弟。英宗至治元年(1321)出居海南。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奉诏还

  • 叶白

    拉祜语音译,意为“分家”。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地区拉祜族的母系大家庭中已婚女儿提出与其丈夫从大家庭中分出独过的一种形式。十分简单,只须已婚女儿的父母同意,女儿与其丈夫便可另建居屋和土灶,带走属于自己的

  • 陇卜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笼卜、隆布、隆保。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东西两岸。永乐十一年(1413),在其地置陇卜卫。详见“陇卜卫” (1254页)。

  • 必里千户所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置。属河州卫。治所在故元必里万户府,今青海贵德境。初,命故元万户朵儿只星吉为世袭千户。六年(1373)八月,又以故元蒙古世袭万户阿卜束等15人为其千户所千、百

  • 忽炭

    见“于阗”(58页)。

  • 达诺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依管辖百姓多少,分“日用不聋”(大头人)、“十格日尼”(二头人)、“瓢约”(小头人)。彼此无隶属关系,均隶於土司,其升降取决于土司是

  • 鸿台吉

    蒙古贵族的尊称。亦译作洪台吉、黄台吉、珲台吉、欢台吉等。源于汉语“皇太子”。蒙元时期仅作为大汗长子、储君的尊称。明代不再限于大汗的太子,一些大领主亦拥有此号,如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鄂尔多斯部的切尽

  • 洛桑曲称嘉措

    1845—1908清代青海塔尔寺活佛,即赛朵呼图克图六世。在塔尔寺显宗札仓学习。同治五年(1866),任塔尔寺密宗札仓堪布。任满后,赴河南和柴达木一带化缘。十三年(1874),任塔尔寺法台。光绪九年(

  • 酸斋乐府

    散曲集。元代畏兀儿文学家※贯云石(1286—1324)撰。1卷。云石,本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成斋、疏仙等。能骑射,精通汉语,善草隶书,工诗文,尤以散曲驰名。元人称散曲为“今乐府

  • 长春真人西游记

    书名。元李志常撰。2卷。至常为金元之际全真道教主邱处机(长春真人)弟子。成吉思汗十五年至十九年(1220—1224)随邱处机赴西域见成吉思汗,归后记录其师应邀前往西征前线为成吉思汗讲道经过,以成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