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统治民族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因而形成了民族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即列宁所说:“民族压迫政策是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的遗产,地主、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支持这种政策,是为了维护其阶级特权,分化各民族的工人。”(《列宁全集》第24卷第269页)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大多数朝代汉族统治阶级和元朝的蒙古统治阶级、清朝的满族统治阶级对异民族都是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这种压迫政策表现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的岐视和强制同化,给被压迫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和伤害,往往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和暴力斗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不仅对本国内的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对其它弱小国家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这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经常成为国与国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压迫制度被废除,民族之间的关系成为平等关系。

猜你喜欢

  • 喇基

    藏语音译。藏传佛教(喇嘛教)各大寺院最高管理机构名。总管全寺的宗教、行政、财务等事务。由寺内各※扎仓的※堪布及堪苏(卸职堪布)组成。清制,报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批准充任坐床(即首席)堪布。凡寺内重大问

  • 法海

    1671—173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世居佟佳,以地为姓。字渊若。图赖之孙,佟国纲次子。康熙进士,擢侍讲学士。五十五年(1716),擢广东巡抚。任内,疏请沿海官员应轻装简从。由粤东至浙江等

  • 次噶俄仁巴

    1684—?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为拉日禅定寺创建者。出生于次盖村。30岁居家学习宁玛派教法,后改宗格鲁派。康熙五十七年(1718),赴西藏卫地出家为僧,法名益西桑主(益希桑珠)。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

  • 申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大安元年(1209)完颜匡受封。匡,金始祖子完颜斡鲁八世孙。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礼部策论进士。泰和七年(1207)与李元妃受章宗遗诏立卫绍王。旋诬杀李元妃。后拜尚书令,封申

  • 民国镇宁县志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4卷。民国时期胡翯(号羽高,贵州三都人,汉族)等纂。成书于1947年。是志在(光绪)《镇宁州志》基础上,增补民国以来的采访材料而纂成。共16篇。卷一为志首、地理、前事;卷二为经

  • 普安州土判官

    明贵州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普安路军民总管府,彝族首领金龙任军民总管府怀远大将军,又晋曲靖宣慰司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普安路为府,授适恭为世袭土知府。死后由普旦继袭。永

  • 承德离宫

    见“避暑山庄”(2566页)。

  • 龙鹤

    见“龙涸”(494页)。

  • 庆绥城

    古城名。位于库尔哈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城东40里。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故城堡扩建。周3里1分,城高1.6丈。分设4门:东抚仁、西向义、南溥泽、北奉恩。设兵屯田。光绪十二年(1886),改置直隶

  • 托云保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额哲特氏。吉林驻防。嘉庆十八年(1813),由马甲擢蓝翎长,参与镇压河南天理教起义。道光三十年(1850),授副都统衔。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占领江宁省城,率吉林官兵